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应用EYESi手术模拟器进行前节夹持和抗抖动模拟训练的操作情况。方法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选择10个住院医师和5个主治医师参加试验。每位参加者总共完成EYESi手术模拟器夹持和抗抖动第四级训练模式重的6个试验任务,15个参加者总共完成90个试验任务。结果主治医生获得了统计学上显著更高的总得分(夹持P=0.02和抗抖动P=0.01),完成任务时间(夹持P=0.006和抗抖动P=0.0014)和眼内操作的时间(夹持P=0.005和抗抖动P=O.007)更少,切口张力更小(夹持P=0.003和抗抖动P=0.001)。此外,夹持模块中晶体损伤更少(P=0.001),角膜损伤更少(P=0.03)。在抗抖动模块中主治医生操作更精确,出现的错误(超差百分比)更少(P=0.03),在平均抖动值方面两组医师没有显著差异(P=0.08)。结论EYESi手术模拟器对培训和评估年轻眼科医师前节显微手术技能有明显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主治医师较住院医师完加持和抗抖动模块训练的成绩更好,更有效率,差错出现也更少。  相似文献   
2.
基层医院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方法:对55例92眼分别为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3, 6, 12mo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彩色眼底像, 新生血管未消退者和无灌注区尚存者追加光凝, 随访3~12mo。

结果:全视网膜光凝术后PPDR视力提高和视力不变者23眼(77%),视力下降者7眼(23%); PDR视力提高和视力不变者44眼(71%),视力下降者18眼(29%)。经过一次全视网膜光凝后,3mo复查FFA,新生血管未退、无灌注区未消失者追加光凝,PPDR有效率为29 眼(97%),PDR有效率为50 眼(81%); 13眼(14%)出现玻璃体出血转上级医院行玻璃体切割术。

结论:基层医院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正>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posterior polymorphous dystrophy,PPMD)亦称为遗传性角膜深层营养不良、遗传性角膜水肿、内层大泡性角膜病及Schnyder后部  相似文献   
4.
黄芪多糖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大鼠2型糖尿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和数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2DM模型组和APS治疗组,每组8只.T2DM模型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构建T2DM模型,APS治疗组给予APS治疗(每天700 mg/kg,APS含量70%).药物干预8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测量大鼠的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取胰腺组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并计数胰岛β细胞.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模型组大鼠的FBG、TG和LDL-C升高,HDL-C、FINS和HOMA-β降低(P<0.05);与T2DM模型组比较,APS治疗组大鼠的FBG、TG和LDL-C降低(P<0.05),FINS和HOMA-β升高(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模型组大鼠的胰岛萎缩,伴有颗粒脱失及空泡变性现象,并且胰岛内β细胞的数量减少(P<0.05);与T2DM模型组比较,APS治疗组大鼠的胰岛体积增大,颗粒脱失和空泡变性现象有所改善,胰岛肉β细胞的数量增加(P<0.05).结论 APS能够改善T2DM大鼠的糖脂代谢,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保护T2DM大鼠胰岛β细胞,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一个致密核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方法 根据已报道的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基因的位置,选择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多态性标记,PCR扩增后进行基因分型,以分型结果为基础,利用等位基因共享分析和两点连锁分析对已知候选基因进行排除定位.结果 该家系临床表型为致密核性先天性白内障,目前尚无关于该表型致病突变的报道.已知的15个候选基因区域附近的微卫星位点均不存在等位基因共享;除D11S898外,其余27个微卫星位点的LOD值在重组率(θ)为0时均为-∝,致病基因与15个已知基因之间不存在连锁关系.结论 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不是15个已知的先天性白内障相关基因,其致病基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改良黄斑裂孔手术与传统黄斑裂孔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的疗效。

方法:连续选取2014-04/2017-06就诊于我院的IMH患者28例28眼,接受我院同一医师独立完成的手术治疗,分为两组。A组13例为传统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联合C3F8填充治疗组(简称传统组),B组15例为改良吲哚菁绿染色内界膜剥除联合黄斑裂孔整复空气填充治疗组(简称改良组)。所有患者在术后1wk,1、3、6mo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手术时间、末次复查时裂孔的闭合率、俯卧时间。

结果:两组患者裂孔闭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BCVA较术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前和术后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手术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俯卧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组相比,改良吲哚菁绿染色内界膜剥除联合黄斑裂孔整复空气填充可以获得同样较高的裂孔闭合率,而且手术操作步骤简化,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器械进出切口的次数,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俯卧时间明显缩短,舒适度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波形蛋白(Vimentin)和人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囊袋收缩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术伴有或不伴有2型糖尿病的42例患者42眼。将患者依据是否伴有糖尿病分为两组,每组各21眼,术中取下的前囊膜在液氮快速冷冻后于-80℃冰箱保存。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囊膜中CTGF、TGF-β1、Vimentin、α-SMA 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前囊膜中CTGF、TGF-β1、Vimentin、α-SMA mRNA的表达(0. 09±0. 04,0. 28±0. 12,0. 10±0. 03,0. 56±0. 23)高于非糖尿病组(0. 03±0. 02,0. 18±0. 08,0. 06±0. 03,0. 51±0. 17),其中CTGF、TGF-β1、Vimentin的表达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 172,-3. 206,-6. 601,P=0. 000,0. 001,0. 000),但α-SMA的表达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979,P=0. 423)。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前囊膜中CTGF、TGF-β1、Vimentin的表达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强,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囊袋收缩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近视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早期佩戴2种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的上皮修复、术后并发症及眼部不适症状.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35例(70眼),采用自身对照,LASIK术后随机给予35眼配戴Lotrafilcon A角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ASIK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特点、相关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60例(120只眼)近视患者LASIK术前、术后1周和1、3、6个月进行干眼症相关项目的检查,包括干眼自觉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并将术前、术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早期符合干眼症诊断的患者明显增多(术后1周51.67%,术后1个月39.17%,术后3个月20.00%),且女性多于男性;BUT、SIT明显下降,分别为术后1周(5.79±3.57)s、(9.12±5.25)mm,术后1个月(6.88±3.11)s、(9.50±5.66)mm,术后3个月(8.46±3.49)s、(10.72±5.12)mm,术后6个月时BUT、SIT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LASIK术后干眼症可防可控,但需要在术前术后诸多环节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早期应用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0例近视患者(60眼)自身对照,每例患者在LASIK手术结束时随机选取一眼佩戴PureVision角膜接触镜,术后第1天取出,分别记录术后1d、3d、7d的主观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泪液分泌试验(Sit)。戴镜眼组和未戴镜眼组之间以及两眼各自分别进行上述时间点不同观察指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主观症状戴镜眼组在术后1d比未戴镜眼组轻(Z=2.60,P〈0.01),在术后3d、7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戴镜眼组在术后1d角膜荧光素染色(FL)阳性率比未戴镜眼组低(x^2=12.912,P〈0.01);在术后3d、7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戴镜眼组在术后1d(t=2.51,P〈0.05)、3d(t=2.03,P〈0.05)、7d(t=1.94,P〈0.05)泪膜破裂时间(BUT)均比未戴镜眼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天、7天BUT值均比术后1天增加(F=3.02,P〈0.05;F=4.77,P〈0.01)。戴镜眼组在术后1d(t=2.06,P〈0.05)、3d(t=1.89,P〈0.05)比未戴镜眼组基础泪液分泌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对于促进角膜愈合、缓解疼痛刺激有显著疗效,适宜于LASIK术后早期配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