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口腔科学   14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发音方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行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rigidexternaldistraction,RED)唇腭裂患者治疗前后的错误发音数量变化、不同发音部位、不同发音方法以及不同类型错误发音发生特点及其变化评价,分析上颌骨RED对患者发音方式的影响。方法:1999年至2001年行上颌骨RED的唇腭裂术后上颌发育不足患者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5.05岁。所有患者RED前后进行语音测听并分类。治疗前后错误发音的差异性用非参数检验。结果:RED术后42.9%患者错误发音数较RED前增加,19.0%减少,38.1%无变化。从发音部位,舌尖前音错误发音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舌面音。从发音方法,错误发音多发于塞擦音。错误发音类型以咽喉摩擦/爆破音为主,其次为腭化构音和声门爆破音。上颌骨RED后腭化构音累及音节数减少,但咽喉摩擦/爆破音和声门爆破音反而增加,尤其是咽喉摩擦/爆破音。结论:唇腭裂患者经RED前移上颌骨后,会对患者发音方式产生影响,在行语音治疗前需考虑全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舌根部舌下神经解剖走行特点,指导临床舌根部射频温控减容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时针形电极刺入舌根部的部位及深度,以避免损伤舌下神经。方法:选择10具成年男性的舌标本,定型后在冰冻状态下作冠状切面,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与测量系统行舌下神经定位测量,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侧舌下神经呈对称性分布。(2)成年男性舌下神经舌内部分的主干(本实验为舌盲孔前后15mm范围内)其垂直向解剖走行基本恒定,距舌表面(22.21±2.22)mm;水平向走行中,舌盲孔后一般位于舌中内(近中线侧)(28.61±2.66)%处,舌肓孔前为(21.89±1.93)%处。结论:本实验为舌根部射频温控减容术治疗OSAHS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在不超过(22.21±2.22)mm深度且舌盲孔后避开中内(近中线侧)(28.61±2.66)%区域、舌盲孔前避开中(内近中线侧)(21.89±1.93)%区域,基本不会损伤舌下神经。  相似文献   
3.
肥胖伴OSAHS患者X线头影测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肥胖伴OSAHS患者头影软硬组织的测量特征。方法 采用本科开发的OSAHS患者计算机头影测量分析系统,对67例年龄在40~60岁、BMI≥30以上的OSAHS患者(诊断经nPSG监测确立,患者AHI≥51和12例同年龄组的正常人头影软硬组织进行测量对照分析。结果 本组肥胖伴OSAHS患者头影硬组织测量特征表现为下颌骨后缩,舌骨向后下移位;软组织测量特征上表现为舌、软腭矢状面积显著增加,舌、软腭占口咽腔比明显增加,软腭后和舌后咽径明显减小。口咽部狭窄(软腭和舌后区)最多见(54.02%),软腭水平咽腔阻塞占29.89%,上、中、下咽腔同时阻塞为1.15%,87.35%肥胖伴OSAHS患者存在上气道狭窄,72.41%患者为多部位阻塞。结论 大部分肥胖伴OSAHS患者头影硬组织测量存在异常,此类患者睡眠时上气道通气不畅多发生于口咽区,大部分患者为多部位狭窄或阻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试咬肌、颞肌和翼外肌的肌电图,评价下颌骨骨折治疗前后咀嚼肌功能的变化及治疗效果,并动态观察咀嚼肌功能的恢复过程。方法 收集下颌骨单侧骨折病例20例,利用肌电图仪分别测定术前、术后第7天和随访1个月后的咬肌、颞肌和翼外肌的肌电变化情况。通过轻收缩时记录到的运动单位电位的波峰和时限,以及最大收缩时募集电位的大小,分别进行不同测定阶段之间的两两比较,得出肌功能的变化情况,对咀嚼肌功能进行客观评价。结果 20例单侧下颌骨骨折病例,治疗前测定各肌的各个指标,健侧较患侧均高;经配对t检验对两侧各指标进行比较,差别无显著性。经过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后,测定各肌肉的各个指标,健侧和患侧较术前都有提高,尤其在一个月后有明显增高,经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阶段的指标,差别显著。结论 测定肌电图可以客观地了解术后肌功能的变化,为外伤手术后的康复治疗提供明确的指标。下颌骨骨折的患者经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咬肌、颞肌和翼外肌功能均都有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术后1个月,而在手术后1周无明显变化。下颌骨骨折对于同侧和对侧肌均有影响,而对同侧肌的影响比健侧明显高。  相似文献   
5.
牵引成骨术治疗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OSAHS 4例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牵引成骨术治疗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治疗效果。方法:4例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发OSAHS患者,男女各2例,年龄5~13岁(中位年龄6.5岁)。均采用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以恢复开口功能,下颌体牵引成骨术治疗OSAHS;其中3例行同期手术,1例行分期手术;单侧和双侧下颌体牵引各2例。固定期约3个月时行呼吸监护仪监测(PSG)复查和牵引器拆除术。结果:4例患儿OSAHS症状均消失,平均AHI由术前的42.7降到4.9,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74.3%上升到89.8%;平均开口度由6.5mm增加至25.5mm;面部畸形得到满意矫正。经过平均38.1个月(13~58个月)的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下颌骨牵引成骨术联合颞下颌关节成形术能够有效地治疗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及其伴发的OSAHS、面部不对称畸形,并且可以同期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详细阐述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的应用解剖、制作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及新近研究进展。方法对我科自1979年以来,725例应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类缺损的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质地优良、血供可靠已及切取方便,总成功率达96.6%;主要缺点是牺牲前臂的一条主供血管—桡动脉,供区疤痕明显,影响美观。结论前臂桡侧游离皮瓣是口腔颌面外科应用最多皮瓣,也是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7.
冠状切口并发症研究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40  
随着70年代对先天性颅面畸形手术治疗的开展,头皮冠状切口的手术径路得以确立,应用逐渐增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颅颌面创伤、肿瘤外科及整复、期畸形矫正和美容外科的各个领域,成为颅颌面外科最通用的手术切口。然而对其并发症的研究国内未见专门报道。本文对36例头皮冠状切...  相似文献   
8.
发育性不对称畸形下颌骨生长活性的核素显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下颌骨发育性不对称畸形患者髁突、下颌升支及下颌体生长活性的特征,为该类畸形患者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29例下颌骨发育性不对称畸形患者进行了下颌骨各部位99mTc-MDP吸收状况的测定,并以患者自身第4腰椎的吸收值作为参考以排除个体间差异。将病例分为大年龄组(≥20岁)和小年龄组(<20岁),其中大年龄组13例,小年龄组16例。对下颌骨髁突、升支、下颌体各部位的99mTc-MDP吸收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年龄组下颌骨各区的吸收比值双侧无显著差异,个别患者在20岁以后仍显示出畸形区活跃的生长活性;小年龄组双侧髁突区吸收比值差异显著(P<0.05);检测结果显示下颌骨发育不良侧与正常侧无显著差异;而发育过度侧与正常侧及发育不良侧的差异显著。结论:在20岁以前发育性下颌骨不对称畸形大部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岁以后趋于平稳;少数病例在20岁以后其畸形的下颌骨在髁突区仍有活跃生长的现象。下颌骨不对称畸形的手术治疗,术前可以通过核素显像检查确定非正常发育是否停止来决定手术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常人两侧手臂功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明确正常人双侧手臂功能的关系及正常值。方法 采用双侧手臂对比的方法,对40例正常人双侧手臂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进行研究。评价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优势手与非优势手的两点分辨觉以及各种腕活动范围均无显著差异,优势手的握力,拇指捏匙力,拇指与示指的指法捏力均显著高于非优势手,高出的百分比分别为4.04%,3.74%,4.07%。  相似文献   
10.
以往,在放疗区行组织移植一直是一个为医学界所关注的问题。由于放疗区常有大量疤痕存在,血管闭锁,血循环不佳,而且常常继发化脓性感染,传统的单纯游离组织移植效果很差。1981年4月至1985年4月,我们对口腔颌面部癌瘤患者经过放疗再行手术切除的缺损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血管吻合,血循环重建的各种游离组织瓣移植共19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