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反复心搏骤停行体外循环心肺复苏后,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护理重点为体外循环心肺复苏实施时做好团队配合及体外膜肺氧合的护理,围复苏期重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亚低温治疗的监护、神经系统监护、抗凝管理及机械通气监护,密切观察病情警惕并发症发生,同时做好渐进式早期肺康复训练。患者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治疗16 d后转入心内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入院50 d后病情稳定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动脉留置导管接头可视减压贴在动脉留置导管固定中的效果。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分组,2017年1月至6月收治17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7月至12月收治17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动脉留置导管接头可视减压贴辅助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48 h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和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医护人员使用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导管穿刺固定48 h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护人员满意度评价中,穿刺点及周围观察方便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留置导管接头可视减压贴可有效缓解动脉留置导管固定中连接处皮肤受压。  相似文献   
3.
快速循环刻意练习是依托于模拟演练的一种培训方法 ,能在短时间内提升护士对知识及技能关键点的记忆力,有利于长期维持培训效果。该文综述了快速循环刻意练习的概念、内容、实施原则、效果评价及局限性,为今后我国完善护士在职培训方案、提升与维持培训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拔管后吞咽障碍是气管插管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 及时识别拔管后吞咽障碍, 有助于临床医护人员调整护理策略, 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筛查及评估工具进行综述, 为帮助医护人员早期识别拔管后吞咽障碍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制双套式鼻肠管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2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螺旋型鼻肠管、观察组使用自制双套式鼻肠管建立肠内营养管饲通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长以及置管相关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平均置管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Braden评分,联合局部皮肤温度和局部组织氧饱和度作为局部微循环指标,构建创伤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后模型,并开发可视化列线图。方法:选取浙江省某三甲医院2020年06月1日至2020年08月31日期间所有进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创伤患者,采取Braden量表评估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测量患者骶尾部受压部位皮肤温度与血氧饱和度,作为微循环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基于Braden评分联合微循环评价指标的创伤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预后模型及可视化列线图,并与单纯Braden量表构建的预测模型比较。通过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判断预测模型区分度。C指数对最佳模型进行内部验证、H-L拟合优度检验、整体鉴别指数观察预测模型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2例患者,其中33例发生压力性损伤,占21.71%。Braden量表联合局部皮肤温度与局部组织氧饱和度后曲线下面积为0.866,模型内部验证C指数为0.847。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为8.37, P=0.051,即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与一致性。模型整体鉴别指数=0.144, P=0.023。 结论:Braden量表联合局部微循环指标构建创伤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预后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与一致性,较单纯Braden量表预测效力提高14.4%,据此构建列线图,能够为临床提供快捷、方便可靠的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7.
腹内压监测对合并腹腔高压的重症患者早期开展肠内营养治疗具有积极作用。该文通过综述腹腔高压分级、腹内压监测技术、腹内压测量操作要点,总结腹内压监测在腹腔高压患者肠内营养中的管理实践,旨在指导临床护理人员正确掌握腹内压监测技术,以便有效开展腹腔高压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并应用智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electronic further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system, e-fMEWS), 探讨其在非重症单元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及预警中的作用, 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早期、动态识别患者病情潜在恶化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及2020年1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多个非重症单元住院患者262 805例。其中2018年1月至12月住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由责任护士使用传统的单一评估指标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020年1月至12月的患者作为研究组, 应用e-fMEWS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⑴患者住院时间≥24 h;⑵患者年龄≥14周岁。排除标准:⑴患者入院前进行过心肺复苏;⑵患者治疗中途中止治疗或者转院;⑶接受姑息治疗患者;⑷急诊预检分诊I级收治非重症病区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team, RRT)启动情况、心搏呼吸骤停小组启动情况, 以及启动RRT的患者心搏呼吸骤停发生例数、有创机械通气例数、转入重症监护室例数、住院天数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快速循环刻意练习在普外科规范化培训护士感染性休克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2023年8月,选择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病区规范化培训护士58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9名学员,在护理技能培训导师的指导下接受限时感染性休克急救技能培训。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练习,试验组学员采用快速循环刻意练习,练习结束后对两组学员进行感染性休克急救技能的考核,并对两组学员的满意度、再次应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救信心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学员培训后感染性休克急救技能高于对照组学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的满意度和再次应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救信心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循环刻意练习在感染性休克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在提高护士操作技能、满意度和信心方面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