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对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位点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收集202例诊断为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同时采用PCR/DNA测序法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对所有患者进行BRCA1基因突变的筛查,以PCR/DNA测序法作为金标准,评估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本研究202例乳腺癌标本中,PCR/DNA测序法发现BRCA1基因突变例数为76例,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结果也为阳性例数为73例,敏感性为96.1%;PCR/DNA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总共126例标本,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结果也为阴性的总标本例数为120例,特异性为95.2%。两种检测方法敏感性(100%vs 96.1%,P=0.265)和特异性(100%vs 95.2%,P=0.226)无统计学差别。结论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国产多西他赛(希存,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联合表阿霉素新辅助化疗方案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进口多西他赛+表阿霉素联合化疗方案作对照.将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希存组(n=25):国产多西他赛(希存)75 mg/m~2+表阿霉素80 mg/m~2;对照组(n=25):进口多西他赛75 mg/m~2+表阿霉素80 mg/m~2,21 d为一周期,均用4个周期.结果 5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希存组有效率为76.0%(19/25),对照组有效率为84.0%(21/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脱发、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希存组中转氨酶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多西他赛(希存)联合表阿霉素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安全有效,耐受性好,与进口多西他赛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似.  相似文献   
3.
RASSF1A基因位于染色体3p21.3区,是一种新型抑癌基因,多项研究表明它可参与细胞凋亡和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在多种肿瘤中失活,该基因的失活与其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有关。通过逆转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使其重新表达,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治疗对美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接受保乳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230例,放疗后6个月以乳头横向移位距离、乳头纵向移位距离、乳房凹陷程度、乳房质地与弹性及皮肤色泽等为指标,评价美学效果.结果 230例患者均行单侧手术,美学效果评价良好率为69.56%(160/230),一般26.96%(62/230),差3.48%(8/230).采用双切口、保留皮肤和肿瘤局部扩大切除的手术技巧以及适形放疗,可提高保乳术后美学效果(P<0.05),而肿瘤分期越早,其术后美学效果越好(P<0.01).术后放疗开始时间对保乳治疗后美学效果良好率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中,采用双切口、保留皮肤和局部扩大切除以及适形放疗,有助于改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素下调ERCC1蛋白表达与其逆转乳腺癌MCF-7/Adr细胞株多药耐药的相互关系,阐明大黄素逆转细胞耐药与ERCC1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及敏感细胞株MCF-7进行药敏试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ERCC1蛋白的表达。结果:MCF-7/Adr对阿霉素和顺铂的耐药倍数分别为21和11倍,在加入10g/mL大黄素后,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2.86和1.79。MCF-7/Adr分别经10g/mL和20g/mL大黄素处理后第2、4、6、10天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大黄素20g/mL浓度下作用更明显。结论:大黄素可以通过下调ERCC1的表达水平而逆转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并与大黄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探讨深圳地区当地与外来人员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突变位点的差异。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202例,其中深圳地区当地人员(研究组)64例,深圳地区外来人员(对照组)138例。采用PCR/DNA测序法检测2组BRCA2基因突变发生率及突变位点,同时比较2组病理组织分类。结果研究组存在BRCA2基因突变的有15例(23.4%),对照组存在BRCA2基因突变的有34例(24.6%),2组BRCA2基因突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检测到同一种BRCA2基因突变(EXON11f第910碱基T被C取代)。研究组7例(46.6%)乳腺癌BRCA2基因突变主要病理类型为导管原位癌,对照组8例(44.2%)乳腺癌BRCA2基因突变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深圳地区当地与外来人员乳腺癌BRCA2基因突变发生率及突变位点相似,但病理组织类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家族成员ERCCl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和新辅助化疗对其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RT-PCR检测56例术前未行治疗的乳腺癌标本和36例术前曾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标本中ERCC1基因的表达.结果 未化疗组的乳腺癌中,ERCC1基因阳性表达率为37.5%,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t=0.229,P>0.05)、肿瘤大小(F=0.586,P>0.05)、淋巴结转移(t=0.365,P>0.05)、病理分型(t=0.434,P>0.05)、组织学分级(F=0.820,P>0.05)、ER(t=0.523,P>0.05)、PR(t=0.416,P>0.05)和HER-2(t=0.847,P>0.05)均无明显相关性.新辅助化疗组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未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8,P<0.01).结论 耐药基因ERCC1的表达不受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但新辅助化疗可能上调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在术后化疗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开发和应用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乳腺癌阴性切缘的临床技术.方法:入组病例随机分入试验组(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组)和对照组(术中经验定位组),并实施手术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病例癌灶切缘定位的准确性、首次切缘阴性率、试验组的技术优势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各纳入60例患者,术后病理测量并计算上、下、内、外各切缘距离与预定切缘之差,试验组中其绝对值均数为(0.18±0.13)cm,而对照组为(0.63±0.29)cm,t'=21.673,P<0.01,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首次切缘阴性率分别为96.7%(58/60)和88.3%(53/60),x2=1.922,P=0.166,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平均切除癌灶时间较对照组减少约1/3,为(8.6±1.7)min vs (12.8±1.9)min,t=12.682,P<0.01.试验组针道未见癌细胞,全部患者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切缘技术可精确地指导原发癌灶切除,稳定性高,切除正常腺体少,缩短手术时间,安全简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本院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42例(ⅡB期为28例,ⅢA期为10例,ⅢB期为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行亚甲蓝示踪SLNB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后进行分析。患者先行4~6个疗程新辅助化疗(CEF方案或TEC方案)后再行SLNB及ALND,所有前哨淋巴结(SLN)和腋窝淋巴结均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SLN检出率、假阴性率、灵敏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1%,13.3%,80.0%,94.6%,92.6%。新辅助化疗前原发肿瘤直径(≤5cm与>5cm),BMI(<25kg/m2与≥25kg/m2)和临床N分期(N1及以下与N2及以上)与化疗后SLN检出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后SLNB能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状况,化疗前肿瘤直径、临床N分期和BMI是SLN检出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