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病例介绍患者男,55岁。双跟骨闭合性粉碎性骨折,ASA级。于2005年12月2日入院,入院血压110/70mmHg(1kPa=7.5mmHg),心率60次/min,行急诊切开内固定。术前30min肌注安定10mg,阿托品0.5mg,0.75%布比卡因2ml加10%葡萄糖1ml(含1∶20万肾上腺素)腰麻,平面固定T12以下,俯卧位头高脚低20°,双下肢上止血带。术中,前90min生命体征平稳(血压监测周期3min),静脉输入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液1000ml,90min后,间隔3min相继放松双侧止血带,每侧松带用时20s。松止血带10min后,患者自诉胸前略感不适,此时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无显著改变,未处理。松止血…  相似文献   
2.
周荣苍  张智勇 《西部医学》2009,21(5):760-761
目的观察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手外科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5~12岁的手外科患儿60例,ASAI或Ⅱ级,无全身性疾病,随机分为2组,A组31例,术后每间隔2.5~3.0h自腋路臂丛静脉留置针注入镇痛液(0.2%罗派卡因1mg/kg+芬太尼0.025mg);B组29例,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芬太尼0.4mg+曲马多100mg/kg+高乌甲素8mg+氟派利多5mg+生理盐水90ml)。术后2、4、8、12、16、20、24、36、48h连续监测术区末梢皮色、皮温、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法)、并发症及相关费用。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均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末梢血运好于B组(P〈0.05),B组并发症多于A组(P〈0.05),且A组价廉。结论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手外科术后镇痛,操作简单,安全高效,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心脏肿瘤较为少见,原发性心脏肿瘤仅占尸检的 0.05%。其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心脏病混淆,本文报道17例经超声心动图首次确诊,并经手术、CT 或MRI证实的心脏肿瘤的声像图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心脏肿瘤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手和前臂创伤病情危急,要求麻醉迅速、彻底、安全。腋路臂丛阻滞较锁骨上和肌沟阻滞定位准确,操作简单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广泛用于肘部以下手术[1]。但传统腋路常有阻滞不全的缺陷,本研究观察改良腋路穿刺注药的麻醉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04年7月~2  相似文献   
5.
改良颈臂丛联合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荣苍  毕秀玲 《河北医药》2009,31(19):2558-2560
目的评价小剂量罗派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高位肌间沟加颈浅丛的锁骨上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锁骨手术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改良组(B组),每组各60例,均采用0.25%罗派卡因复合1.3%碳酸利多卡因,于C6水平行肌间沟穿刺,寻找异感,A组注药20ml,B组注药10ml,2组在颈浅丛用药均为10ml,观察2组阻滞效果,记录并发症。结果2组阻滞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并发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罗派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改良颈臂丛联合阻滞更适于锁骨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0.25%甲磺酸罗哌卡因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手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5~12岁行手外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采用0.25%甲磺酸罗哌卡因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29例,采用盐酸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评价两组麻醉效果及相关费用.结果 A组Ⅰ级麻醉效果30例,Ⅱ级1例.B组Ⅰ级麻醉效果28例,Ⅱ级1例.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平均费用为(401.00±29.50)元,B组麻醉平均费用为(735.00±31.30)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5%甲磺酸罗哌卡因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手外科手术麻醉,安全高效、简便价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左、右侧卧位硬膜外穿刺置管对产妇硬膜外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评估分级Ⅰ级,无妊娠合并症的足月剖宫产孕妇140例,均衡可能造成硬膜外血管损伤的其他因素,随机分为左侧卧位组和右侧卧位组,对比两组硬膜外穿刺置管过程中的血管损伤情况.结果 左侧卧位组血管损伤出血6例,出血率8.6%,右侧卧位组血管损伤出血15例,出血率2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侧卧位位硬膜外穿刺置管血管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右侧卧位,左侧卧位硬膜外穿刺置管能降低产科硬膜外麻醉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手外科麻醉及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5~12岁手外科手术患儿,其中骨骼伤23例,软组织伤37例.分为A、B两组,A组31例,静脉留置针腋路臂丛神经穿刺,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连续臂丛阻滞麻醉,术毕带留置针回房,间断给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B组29例,盐酸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术毕自控静脉镇痛.记录分析两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及相关费用.结果:两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较多(P<0.05),B组麻醉相关费用较高(P<0.05).结论: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手外科麻醉及术后镇痛,安全、高效、简便、价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0.25%甲磺酸罗哌卡因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手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5~12岁行手外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采用0.25%甲磺酸罗哌卡因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29例,采用盐酸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评价两组麻醉效果及相关费用。结果A组Ⅰ级麻醉效果30例,Ⅱ级1例。B组Ⅰ级麻醉效果28例,Ⅱ级1例。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平均费用为(401.00±29.50)元,B组麻醉平均费用为(735.00±31.30)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5%甲磺酸罗哌卡因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手外科手术麻醉,安全高效、简便价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