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肉活检未见显著线粒体异常病理改变的MELAS综合征的临床、神经影像及分子病理学特点。方法:3例患者(1男,2女),发病年龄13-18岁,1例以癫痫首发,2例以头痛呕吐首发。3例均有家族史,符合母系遗传方式。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癫痫发作(3/3例),视物下降(3/3例),发作性头痛(2/3例),听力减退 (2/3例),身材矮小(2/3例),智能减退 (2/3例),精神异常(1/3例)。3例患者均进行肱二头肌活检。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对患者尿液mtDNA A3243G位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正常,空腹血乳酸增高。肌电图检查正常。头颅MRI示T2异常高信号,枕叶3例,颞叶2例,顶叶2例,动态检查卒中样病灶呈迁徙样改变者1例。肌活检在3例患者均可见个别SDH深染的肌间小血管,未见破碎红肌纤维和COX阴性肌纤维。3例患者mtDNA基因突变分析发现均存在A3243G点突变。结论:MELAS综合征的临床异质性明显,肌无力症状可以不突出,而且肌肉活检可以没有破碎红肌纤维和COX阴性肌纤维,SDH深染的小血管可能有重要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50例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表现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SALS)的临床特征,为早期准确诊断SALS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近年来作者收治的50例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其发病特点、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ALS在临床上隐袭起病,缓慢进展,50岁前后发病,平均年龄50.4岁,20岁以前70岁以后发病少见,平均病程3.5年。男性显著多于女性。首发症状为单侧上肢远端肌肉无力和肌肉萎缩最常见,其次为球麻痹、肌束震颤、锥体束征,少数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发凉等感觉异常。上肢远端为好发病部位,其次为延髓支配肌肉。临床主要症状是肢体无力、肢体和舌肌肌肉萎缩、锥体束征、肢体和舌肌肌束震颤。舌咽/迷走神经运动核最常受累,舌下神经、副神经、面神经等运动核也多见损害,其余颅神经罕见损害。无明显诱因。所有SALS侵害的部位均表现神经源性损害,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检查、头颅/脊髓CT和MRI检查、肌肉活检有鉴别诊断意义。结论:目前SALS的诊断仍然依靠临床表现。肌电图、肌肉活检是SALS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成年起病的神经元变性的疾病,按发病形式分为散发(特发性)ALS(sporadic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SALS)和家族性ALS(familial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FALS)。目前诊断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仅用于鉴别诊断。故此,本研究就近年来作者收治的SALS患者的临床表现作一综合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为临床诊断SALS提供更多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7.
渗透性髓鞘溶解(osmotic myelinolysis,OM)是一种少见的非炎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分为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和脑桥外髓鞘溶解症(extrapontine myelinolysis,EPM).Adams等[1]在1959年详细报道了CPM及首次命名CPM.  相似文献   
8.
多系统萎缩26例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华  徐文苑  周美鸿  万慧  吴裕臣 《临床荟萃》2005,20(22):1297-1298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6月以来收治的26例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MSA的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内向校正钾通道18(KCNJ18)基因突变导致的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thyrotoxic periodic paralysis,TPP)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突变特点.方法 收集2002年7月至2011年10月我院TPP患者57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2例.运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对57例患者和50名健康人进行KCNJ18基因的扩增测序.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别回顾性总结分析KCNJ18基因突变患者和非KCNJ18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57例TPP患者中4例KCNJ18基因存在杂合突变,分别为p.Q126X、p.A200P、p.K360T、p.E388K.50名健康人中没有检测到这些突变.4例突变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19 ~25岁,病程持续时间2~8h,均表现为重度的肌无力.4例患者在肌无力发病前均未被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随访13 ~28个月,有3例患者再次出现临床发作,但当甲状腺功能亢进缓解后未再出现肌无力症状.结论 KCNJ18基因突变可以出现在中国TPP患者中,其临床发病年龄在20岁左右,临床病程较短而症状较重,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脱髓鞘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脱髓鞘性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者中以精神症状起病36例。以类似卒中样起病16例。以头痛呕吐起病12例。以昏迷起病16例。经治疗明显好转54例。未愈24例,死亡2例。结论:脱髓鞘性脑病形式复杂多样,单凭临床表现有时容易误诊。但结合头颅CT或MRI诊断明确率明显提高,大部分病例经激素治疗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