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鼻纤维喉镜引导插管是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方法 ,具有损伤轻、刺激小、成功率高等优点。我科行该术式 6例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例中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5 0 - 6 5岁。多因会厌短小、舌根肥厚、头位后仰受限、麻醉喉镜难以置入的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代谢功能。方法分析总结2001年12月-2006年12月,5年间登记资料完整的55例OSAHS成人患者的代谢功能测定结果,并设对照组正常成人55例,比较两组间代谢功能的差异。结果OSAHS患者的血甘油三酯(TG)为3.23±2.05,血总胆固醇(CHOL)5.00±0.87,血糖(GLU)5.58±0.96;对照组TG 1.96±2.12,CHOL 4.78±1.23,GLU4.82±0.88。应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OSAHS患者的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TGt=3.18,P<0.01;CHOLt=2.565,P<0.05;GLUt=4.29,P<0.01)。结论OSAHS患者存在代谢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耳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鼓膜置管术及术后6—8个月的随诊中应用鼻内窥镜。结果 分泌性中耳炎活动期鼓室黏膜最常见的病变是黏膜水肿、充血,咽鼓管咽口部膜肿胀;恢复期,鼓室黏膜血管扩张、水肿逐步减轻,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结论 鼻内窥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对于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以往多在手术显微镜下行鼓膜切开,放置中耳通气管。1998年以来,我们于鼻内窥镜下行中耳腔置管术15例,较之在显微镜下手术,操作简单、方便,且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龄6~55岁;病  相似文献   
5.
马涛  刘为民  李燕  庞康  曲琳  周智永  杨笑染  刘铭芳  邓斌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12-1014,968
目的 探讨T-钙黏蛋白(T-cadherin)的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1例鼻咽癌组织、10例鼻咽部炎症组织中T-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各组鼻咽组织中T-cadherin的表达差异.结果 本组中10例正常或炎症鼻咽部组织中T-cadherin表达阳性率为100% (10/10),21例鼻咽癌组织中T-cadherin分子表达阳性率为23.8(5/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鼻咽癌组织中存在T-cadherin分子表达的缺失或低水平表达,而且随着肿瘤的恶性进展,T-cadherin分子的表达进行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方法 采用鼻内窥镜手术 ,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对 85例患者术后 6 - 2 4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 ,该方法可安全、彻底地矫正鼻中隔偏曲 ,特别是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 ,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 ,有效地控制鼻腔粘连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 该法与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比较 ,具有安全和疗效持久等优点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鼻腔黏膜接触点头痛患者的鼻腔解剖异常情况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鼻腔黏膜接触点性头痛患者,经鼻窦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评估鼻腔解剖异常情况,通过鼻内镜手术纠正解剖异常,术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鼻腔黏膜接触点以鼻中隔偏曲及鼻中隔棘突与中鼻甲、下鼻甲接触最常见;多数患者存在两种以上解剖异常,且异常结构间或异常与正常结构间相互接触挤压。鼻内镜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率为69.81%,好转率为20.76%,总有效率为90.57%,无效率为9.43%。结论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能较准确地发现接触点的部位,及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测量全喉切除患者咽食管段(PES)长度,探讨发音假体位置与发音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全喉切除患者20例(实验组),其他疾病的患者40例(对照组)。通过多排螺旋CT测量两组咽食管段长度,并将实验组前期检测的前鼻孔至食管入口及至发音管平面距离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算出发音管距离PES下界的距离。结果两组男性和女性PES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ES长于对照组(P<0.01)。失音组和发音组发音管距离PES下界的距离分别是1cm和2cm。将气流引入PES入口下1cm处,失音组均能发音。结论发音组利用2cm环咽肌高压力迫使气流向上冲击咽食管段入口黏膜发音;失音组则相反,发音管距离PES的下界短,气流易进入食管、胃内而失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术在鼻前庭囊肿治疗中的优缺点,探讨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最佳途径.方法 对2004-2009年5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治疗过程行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7例行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31例行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结果 2种手术各有1例术后复发,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患者反应、切口感染情况中明显优于唇龈沟进路手术.结论 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轻等优点,且复发率并不高于传统的唇龈沟进路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运用MedsenZO174声导抗仪对 2 0例鼻窦鼻甲手术患者 (鼻窦鼻甲组 )及 10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 (鼻中隔组 ) ,手术前及术后 1、3、5、10d的鼓室压进行自动检测。结果 术后 1、3d ,鼻窦鼻甲组鼓室压由术前 - 6 5 .5daPa分别降至 - 130 .0daPa及 - 12 6 .0daPa ,分别与术前比较 ,其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鼻中隔组鼓室压由术前 - 5 1.0daPa分别降至 - 10 5 .0daPa及- 91.0daPa,分别与术前比较其差异亦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术后 5、10d两组鼓室压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鼻窦鼻甲手术和鼻中隔矫正术的术后早期均能引起咽鼓管阻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