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GATA-3及Th2细胞因子IL-4与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的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PM/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ATA-3、IL-4的mRAN表达,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PM、DM组中GATA-3mRNA表达阳性率(85.7%,86.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5%)(P<0.05);PM、DM组GATA-3的表达强度(0.268,0.41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000)(P<0.05);皮肌炎IL-4mRNA的表达强度(0.251)高于正常对照组(0.000)(P<0.05);GATA-3与IL-4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475,P<0.05)。结论皮肌炎的Th2细胞过度分化及体液免疫增强可能与GATA-3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都是喝酒惹的祸@周新灿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颅脑外伤、脑肿瘤等直接或间接刺激呃逆反射中枢,都可引起反射性膈肌间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软胶囊,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治疗脑梗死(cerbral infarction,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院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丁苯酞组和对照组均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每次100mg,1次/晚,同时进行高压氧和系统康复治疗,丁苯酞组患者加服丁苯酞软胶囊每次200mg,3次/d,疗程为24d。在入院当天、治疗11d、第21天使用欧洲卒中量表评分。结果丁苯酞组在治疗第11天及第21天按欧洲卒中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5.
周新灿 《中医药导报》2008,14(10):20-20
笔者在湘雅医学院读研究生期间,每逢名老中医袁长津教授周六出门诊时,即前往随诊抄方,前后达2年之久,受益匪浅.工作以来,我在以西医为主诊疗疾病的同时,常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于临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每遇到疑难重症,我常通过电话或发信息向远在长沙的袁老师请教,袁师热情无私的指教,往往能帮助解决大问题.现就最近在袁教授指导下,治疗1例重度带状疱疹病毒性脑膜脑炎记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新灿  杨晓苏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327-2330
[目的]探讨T-bet及 Th1细胞因子INF-γ与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的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bet、INF-γ的mRAN表达.[结果]PM组、DM组T-bet、INF-γ mRNA的表达强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两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bet表达增强可能与PM、DM的Th1细胞过度分化及细胞免疫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加味痛泻要方改善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肛管直肠测压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信封抽签随机、单盲、对照前瞻性试验方法,按信封抽签将合格受试者分配至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2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内服加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痛泻要方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治疗前后相关肛管直肠测压指标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相关肛管直肠测压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痛泻要方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可有效降低肛管静息压,提高肛管最大收缩压以及直肠最大感觉阈值,逐渐缓解患者肛门坠胀感,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解除消化道平滑肌痉挛、增强肛管括约肌收缩力、降低直肠肛管敏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颅脑外伤、脑肿瘤等直接或间接刺激呃逆反射中枢,都可引起反射性膈肌间歇性痉挛称中枢性呃逆。中枢性呃逆是神经内、外科常见的症状,部分患者呈顽固性发作,频繁呃逆严重影响正常的呼吸、饮食和休息,容易使患者烦躁不安,情绪抑郁,不配合诊断和治疗,甚至加重病情导致死亡。2006年7月至2010年11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顽固性中枢性呃逆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