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战英 《临床医学》2014,(12):126-126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艾迪注射液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替吉奥治疗,通过连续3个周期的治疗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及免疫功能评价显著优于对照,且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替吉奥口服治疗晚期胃癌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和卡铂靶向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伊立替康联合卡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妥昔单抗。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和卡铂靶向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在肿瘤协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化疗治疗的基础上协同平消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血象、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和近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近期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观察组患者的血象下降率为34.5%,明显低于对照组73.4%的血象下降率,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消胶囊应用于肿瘤协同治疗中,不仅能有效的抑制瘤体的生长,而且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复制蛋白A1(RPA1)在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0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RPA1的mRNA及蛋白.结果 RPA1的mRNA及蛋白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食管癌组织中RPA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食管癌组织中RPA1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RPA1的表达与其进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0月—2014年1月130例晚期卵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首先静脉滴注135 mg/m2紫杉醇,24 h后静脉滴注75 mg/m2顺铂。观察组首先静脉滴注135 mg/m2紫杉醇,24 h后腹腔灌注60 mg/m2顺铂,7 d后再腹腔灌注60 mg/m2紫杉醇。腹腔灌注前抽尽腹水,随后将药物加入1 000 ml温生理盐水中行腹腔灌注,为使药物能够均匀分布于腹腔中,灌注过程中嘱患者每隔30 min变换一下体位。两组均是3周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4.62%,对照组4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9,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6.15,对照组6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5,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降低、血红蛋白降低、恶心呕吐、肝功能受损、关节肌肉痛发生率分别为76.92%、56.92%、55.38%、18.46%、33.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36.92%、33.85%、21.54%、18.46%(χ2=4.311、5.220、6.102、5.535、3.983,均P0.05)。结论应用腹腔灌注方式进行紫杉醇联合顺铂给药对晚期卵巢癌的治疗有着突出的疗效,但易引发不良反应,因而在为晚期卵巢癌实行综合治疗时应进一步探明其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