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16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78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复方角菜酸酯栓对缓解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后患者早期不适症状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11月至2003年7月行PPH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角菜酸酯栓组,42例)和对照组(常规处理组,3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h和第6及第12天时的症状改善情况、术后24h有无尿潴留情况、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试验结束时伤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和换药次数、停药及停药的原因以及伴随用药情况。结果术后24h治疗组患者症状总得分(4.4)较对照组(6.1)低,P<0.05。但至术后第6和第12天时,两组症状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症状得分减少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24h出现尿潴留的比率和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角菜酸酯栓对于缓解PPH术后早期的不适症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胆汁CEA和CA72-4联合检测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管癌术前的定性诊断十分困难。检测胆汁肿瘤标志物是一条可研究的途径。本文探讨胆汁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72-4(CA_(72-4))联合检测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1.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本院自1999年1月至2002年4月收治的66位病人,胆管癌32例(男20例,女12例),胆管良性病变34例(男15例,女19例)。术前经ENBD或PTCD、术中直接穿刺胆管收集胆汁。经超速离心15 min后,取上清液5 ml,—20℃存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此而带来的相关诊治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前,对于那些无法手术的晚期结肠癌而又伴有肠梗阻的患者,都要首选结肠造瘘法治疗,也就是将梗阻近端的结肠从腹腔内拉出置于腹壁以上,以便暂时解除患者的痛苦。但是,这种方法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一方面由于患者的大便是从腹壁上排出的,易造成衣着的污秽和腹壁周围皮肤的感染;其次,患者身上的异味使其无法从事正常的社会活动,有的患者甚至羞于上街,生活几乎无法自理。最近一种新技术的诞生,给这些患者带来了福音,那就是结肠支架植入术。结肠支…  相似文献   
4.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类癌的应用价值。方法肠镜发现直肠黏膜下肿块后进行微探头超声检查,对诊断为类癌者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灶,使病灶与肌层分离;(2)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3)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病灶。结果5例直肠类癌患者,肿瘤直径0.4~1.2(平均1.1)cm,均成功完成ESD治疗。ESD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病变)20-45(平均35)min;术中创面少量出血,均经电凝、氩离子血浆凝固和止血夹成功止血。不需再次肠镜下止血。1例剥离深至肌层,出现皮下气肿,保守治疗好转。术后全部经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1个月后肠镜复查,创面基本愈合。结论ESD是治疗直肠类癌的新方法.以往需要外科手术切除的肿瘤通过ESD可以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2009年4月17至19日,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消化系早癌内镜诊断与治疗协作组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第二届全国消化系早期癌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日ESD高峰论坛在上海中山医院举行.  相似文献   
6.
内镜治疗胃肠道恶性梗阻的护理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扩式金属支架治疗消化道恶性梗阻是由Carrasco等。于1985年首先完成的,我国近年应用内支架治疗胃肠道梗阻性疾病也逐渐增多,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有关护理方面的经验交流却很少。1998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内镜中心采用经内镜水囊扩张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胃肠道  相似文献   
7.
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对结直肠黏膜中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微探头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进行肠镜下超声检查。结果 28例结直肠黏膜下肿瘤中,平滑肌瘤12例,脂肪瘤7例,直肠类癌3例,淋巴管瘤3例。恶性淋巴瘤1例,肠气囊肿症1例和直肠腔外黏液囊肿1例,其中1例较大的平滑肌瘤误诊为平滑肌肉瘤。结论 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可以明确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大小,肠壁起源和边界,对黏膜下肿瘤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同时能与控外压迫性病变相鉴别,术前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可以为结直肠黏膜下肿瘤患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上消化神经鞘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内镜治疗,且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神经鞘瘤52例病人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结果及术后长期随访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52例病人中,21例病变位于食管,31例位于胃。内镜下整块切除51例,整块切除率为98.1%,1例食管上胸段病变行分块切除。中位手术时间为53.5(20.0 ~108.0)min。51例病人中,26例接受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11例接受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15例接受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出血,且无中转手术的病例。1例(1.9%)在术后出现胸腔积液及局部肺不张,经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好转;1例(1.9%)出现术后出血,予心电监护,输血、抗感染、抑酸、止血、补液等内科治疗后好转;1例(1.9%)术后发生电凝综合征, 予以禁食、输液、静脉使用抗生素等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6(32.0~48.0)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内镜治疗上消化道神经鞘瘤具有可靠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病人恢复好,可作为上消化道神经鞘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多原发大肠癌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多原发大肠癌(MPCC)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该院于1992~1999年收治的1796的原发大肠癌患者中发现的37例多原发大肠癌就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等情况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结果:本组37例MPCC共发现大肠癌肿75处,占同期收治的原发大肠癌2.1%(37/1796),其中同时性癌(SC)0.7%(13/1796),异时性癌(MC)1.4%(24/1796)。37例多原发大肠癌中12例(32%)伴大肠腺瘤,其中4例腺瘤癌变。3例SC因远端肿瘤引起肠腔狭窄,采用气囊扩张后作结肠镜检查发现近端癌肿。本组总根治性切除率84%(31/37)。结论:为提高MPCC诊断率、减少漏诊,除对其高危人群进行定期全结肠镜检查和大肠腺瘤切除术,术前全结肠镜检查和术后的定期随访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胃出口、十二指肠和近端小肠恶性梗阻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经内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胃出口、十二指肠和近端小肠恶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999年3月至2005年3月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的21例胃出口、十二指肠和近端小肠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中20例放置支架成功,成功率为95.2%,其中4例采取经内镜钳道(TTS)方式释放支架,16例为经导丝直接释放支架.19例支架放置后1-3d梗阻症状得到缓解或消除,临床有效率为90.5%,平均生存期4.5个月.1例术后出血,予保守治疗而愈.1例术后1个月支架移位,1例术后2个月肿瘤向支架内浸润生长,导致梗阻复发,均予放置第2根支架后缓解.结论 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胃出口、十二指肠和近端小肠恶性梗阻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