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次以生理学实验“反射、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一课为例,探论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初步教学效果,并提出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可考虑逐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替代传统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不同补液速度对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应用统计软件随机入选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连续在本研究所住院并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冠心病患者37例,根据补液速度分为常规补液组和快速补液组。常规补液组和快速补液组的围手术期补液速度分别为1.5~2.0ml.kg-1.h-1和6~9ml.kg-1.h-1。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围手术期病情变化、血压及心室率,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结果快速补液组共有20例患者顺利完成试验,有5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轻微出血并发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常规补液组共有17例患者完成试验,有4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轻微出血并发症;另有3例患者因术后4h内出现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伴低血压状态被排除本试验。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内的心室率、收缩压及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均与补液速度关系不大。常规补液组术前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术后4h相比无明显改变(16.90%±5.15%比14.20%±5.05%,P0.05)。快速补液组术后4h、术后次日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45%±5.85%比20.55%±4.97%,7.00%±6.78%比20.55%±4.97%,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的围手术期予快速补液是安全可行的,且较常规补液相比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属动物窦房结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 (connexin ,Cx)的分布种类有差异 ,而且即使是同种Cx在窦房结细胞间的分布特点仍不完全一致 ,目前研究认为窦房结中不同的Cx可能表现不同的传导性 ,窦房结区的异质性决定了窦房结的电传导特性。  相似文献   
4.
磁导航引导下以少量对比剂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利用磁导航技术辅助冠脉介入操作以减少对比剂用量。方法冠脉造影至少有1支血管病变需要支架治疗的病人31例(男24例),平均年龄(66.7±10.6)岁。分为3组,常规技术组、磁导航辅助组、复合技术组(以磁导航和光干涉断层成像技术结合引导支架植入)。所有病例记录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等参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在常规技术、磁导航辅助和复合技术组中,性别构成比(男性例数分别为8、9、7例)、病变部位(前降支6,5,3例;回旋支1,4,2例;右冠5,2,3例)等无显著差异;操作时间有显著差异,分别为(42.2±18.1),(58.7±23.5),(71.9±28.4)min,其中复合技术组用时最多;对比剂用量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76.5±12.6),(43.4±9.7),(36.3±6.2)ml,其中常规技术组用量最多。3组的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2.8±1.1),(2.7±0.9),(3.3±1.7)min;支架内残余狭窄率分别为(6.2±3.1),(6.6±4.9),(7.1±4.1)%;主要心脏病事件发生率各组均为0,3组比较,这些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磁导航技术应用于冠脉介入领域可以明显降低对比剂用量;虽然操作时间有延长,但X线曝光时间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静脉注射胺碘酮致急性肝功能损伤的报道并不少见[1,2],但误诊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较罕见。现将笔者所遇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62岁。以阵发性胸闷、气短11个月,加重伴气喘、不能平卧7 d为主诉于2010-12-26入院。患者曾于2010-07住我院,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阵发性房颤。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冠脉三支病变。静推胺碘酮150 mg(可达龙,杭州赛诺菲安万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闭塞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具有挑战性。随着PCI器材和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冠状动脉闭塞病变行介入治疗的技术逐渐成熟。现报道我院近3年来冠状动脉闭塞病变行PCI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率可达40%~60%,但最终出院率仅10%~([1]),复苏后综合征(postresuscitation syndrome,PRS)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2])。目前临床没有评价PRS的统一指标,判断患者预后有一定难度,并且影响后期治疗,本文探讨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血乳酸(lactic acid,LAC)及D-二聚体指标和CPR预后的关系。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后大鼠的心电图改变及其心室肌组织KV4.3钾离子通道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探讨睡眠剥夺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方法 48只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6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CC)组,大平台实验(TC)组及睡眠剥夺(SD)13、5、7、d组。睡眠剥夺(SD)组以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MMPM)建立睡眠剥夺模型,观察13、5、、7d睡眠剥夺后大鼠心电图的变化,并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KV4.3钾离子通道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睡眠剥夺后大鼠心电图改变以心律失常为主:与CC组大鼠比较,TC组大鼠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D1d组出现频发房性早搏;SD3d组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表现为频发的多形性室性早搏及短阵室速);SD5d组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波形;SD7d组房性心律与室性心律分离,呈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波形,伴室性逸搏、窦性停搏,ST段明显抬高并与高尖的T波融合。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心肌组织KV4.3钾离子通道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呈逐渐下调趋势,至睡眠剥夺7d时,mRNA及蛋白表达量分别仅为正常大鼠的1/9和1/4。结论睡眠剥夺可致大鼠心律失常,并随剥夺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心肌组织KV4.3钾离子通道基因表达下调可能是睡眠剥夺致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压后扩张对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住院并植入DES共838例患者,根据是否采用高压后扩张分为非后扩张组和后扩张组。非后扩张组共501例患者,其中男性353例,女性148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1.4岁。后扩张组共337例患者,其中男性235例,女性102例;年龄37~86岁,平均年龄62.9岁。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情况、DES植入情况及亚急性血栓形成情况,观察并分析非顺应性球囊后扩张对两个不同阶段患者发生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支架植入数量及平均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扩张组及非后扩张组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和1.62%,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后扩张可能减少DES植入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