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86例无症状性脑血管病变患者均通过CT、MR检查,其中84例为无症状性脑梗死,2例为无症状脑出血。病变多为腔隙性脑梗死或部位在大脑皮层静区。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是主要病因。本文着重讨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及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 运动功能受损是脑卒中后最严重的功能障碍,约3/4患者遗留不同程度运动功能缺损,主要是神经元及其传导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发生异常。运动功能恢复机制的研究,对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能够提供科学的康复手段。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在功能上反映大脑皮质功能区在执行某项任务或受到某种刺激时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尿酸(UA)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老年女性脑梗死后疲劳(PSF)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8月收治住院的老年女性脑梗死患者313例,依据是否发生PSF分为PSF组101例和对照组212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UA、CRP、Hcy水平,采用Barthel指数(ADL)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Logistic回归分析PS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对血清UA、CRP与ADL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PSF组患者血清UA、CRP、Hcy水平明显增高(P<0.01)。血清UA与ADL评分呈负相关(r=-0.132,P=0.020);CRP与ADL评分呈负相关(r=-0.127,P=0.025)。结论除了血清Hcy,血清UA、CRP水平与老年女性PSF发生亦密切相关,血清UA、CRP升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自1990~2016在我国各种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关于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病例报道文献,回顾并分析本科诊治的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共检索出32例患者,结合本例患者共33例,其中男27例,女6例,平均年龄(58.9±10.67)岁(34~84岁),主要表现为进展性四肢瘫痪(93.9%)、构音障碍、吞咽困难(93.9%)、头晕(59.3%)、呼吸困难(56.2%); 头颅核磁共振DWI表现为双侧延髓内侧V型、心型或者Y型高信号灶; 随访患者中84%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结论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可能和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变异有关,临床表现复杂,以急性进展的四肢瘫为特征,核磁共振检查有确诊意义,本病预后较差,患者多遗留严重的残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视频病例库能否给肌张力障碍的教学带来益处。方法:参与学生为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学院4年级医学生,共81名,42名学生(实验组)以病例库+视频软件模式进行肌张力障碍教学;39名学生(对照组)开展传统教学。对学生进行关键特征问题考试和多项选择题考试。结果:实验组MCQE、KFPE得分高于对照组,在多灶型、全身型和偏身型肌张力障碍为主题的考试中,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病例库可以促进学生掌握肌张力障碍知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分析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脑功能区域活动强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14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6例作为对照组,2组采用汉语失语成套测验进行言语行为学测试,计算失语指数(AQ)评分,之后行静息态fMRI检查,记录低频波动振幅(ALFF),以全脑标准化的ALFF(mALFF)用于分析,采用RES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侧小脑半球、右侧颞上回、右侧颞中回、右侧丘脑、右侧海马旁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额中回mALFF值明显增高(P<0.05);左侧中央前回、左侧内侧颞上回、右侧颞极mALFF值明显降低(P<0.05)。病例组所有患者左侧内侧额上回的mALFF值在-0.75~0.83,AQ评分在17~64分,且mALFF值与AQ评分呈正相关(r=0.590,P=0.026)。结论静息状态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某些脑区异常激活,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其中脑梗死的发病率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5%~80%⑴.脑梗死累及皮质脊髓束(CST)时导致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如不能恢复,患者病后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预后差.近年来,随着MR技术的发展,弥散张量成像(DTI)及其中的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作为活体无创性显示和分析白质纤维束的一项新技术,可显示CST的走行方向和受累程度,能检测出联系大脑功能分区间的纤维变化,观察脑梗死的发展演变过程,评估梗死区脑组织损伤程度.现将DTI及其对脑梗死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作用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对急性期内的运动功能残疾的皮质下脑梗死患者进行观察,探讨弥散张量纤维素成像(DTT)显示的锥体束累及程度等多个预测因素对运动功能改变的影响,以期发现最可靠和最密切的预测因素.方法 对82例急性脑梗死残疾患者(mRS评分≥3分),结合其基线临床特征、实验室与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 ,选取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心房颤动或心绞痛史、吸烟史、酗酒史、初始残疾程度、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治疗方式、梗死灶体积大小及锥体束累及程度作为观测指标,对患者发病后第90天的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单因素差异检验采用x2检验,发现年龄(χ2=47.492,P<0.01)、糖尿病(χ2=5.126,P=0.024)、高胆固醇血症(χ2=6.242,P=0.012)、初始残疾程度(χ2=45.359,P<0.01)、锥体束累及程度(χ2=51.467,P<0.01)均可影响残疾患者的康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OR=0.068,P=0.042)、锥体束累及程度(OR=0.026,P=0.002)是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独立预测因素,而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初始残疾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通过DTT反映出的锥体束累及程度为对在急性期内的运动功能残疾的皮质下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最有价值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