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内脑膜败血黄杆菌的感染情况与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有效的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10年7月期间高要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内59例脑膜败血黄杆菌感染患者,通过对患者的血液、痰液等临床相关检验标本予以鉴定,确诊为脑膜败血黄杆菌,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59株脑膜败血黄杆菌当中,共55株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有较强耐药性,耐药率均为93.22%;对氨苄西林耐药率约为91.53%;对头孢唑啉耐药率约为89.83%;药敏试验结果未发现脑膜败血黄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存在耐药菌株,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约为8.47%、5.08%、6.78%。结论重症监护室内脑膜败血黄杆菌有着相对比较强的耐药性,对多种抗菌药具有耐药性,因而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当中要做好细菌培养,依临床药敏结果应用有效的抗菌药予以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探讨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自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并发症、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方案,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经治疗后,治愈率为58.75%,好转率为16.25%,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转化率为8.75%,死亡率为16.2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肾损伤发病率较高,属于临床上高危人群,死亡率较高.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肾损伤还容易诱发其他全身个器官的衰竭,从而导致该病死亡率进一步增加.早期发现并采取机械通气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治疗该疾病并降低死亡率,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2006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83例重症ARDS患者,均行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例行CHVHF治疗的重症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3~15d,平均(4.9±3.7)d;患者呼吸窘迫症状有效改善,双肺湿啰音显著下降,氧合功能显著提高,胸部X线检测示斑片状阴影逐步消除;死亡11例,死亡率13.3%。观察83例患者治疗3、6、12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气氧浓度与动脉血氧饱和度比值(PaO2/FiO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ARDS,具有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机械通气时长、提高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率等优点,积极促进患者治疗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乳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影响,以期为COPD机械通气患者有效恢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2018年3月-2021年1月来肇庆市高要区中医院治疗的82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肠内营养乳剂,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乳剂。比较两组免疫功能、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IgA、IgG、淋巴细胞计数(LYM)、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血红蛋白(H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IgA、IgG、LYM、ALB、PA、TRF、Hb水平和对照组IgA、IgG、ALB、PA水平均有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IgA、IgG、LYM、ALB、PA、TRF、Hb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乳剂可以有效提高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重症创伤性湿肺(STWL)时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中,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和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78例STWL患者随机分为ASV组和PCV组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以及1周内使用镇静剂的用量及脱机时间。结果:ASV组通气24h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均低于PCV组;两组通气24h后中心静脉压均升高,而PCV组升高更明显;两组治疗后心率显著减慢,ASV组更明显;两组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气压伤;两组治疗24h后PaO2、PaO2/FiO2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ASV组24h后PaCO2明显下降,1周内使用镇静剂剂量小于PCV组,脱机时间缩短,住ICU时间相应减少。结论:对于STWL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ASV和PC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防止气压伤的发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ASV模式控制气道峰压及平均气道压更有效,能减少镇静剂的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主张对于STWL患者尽量采用ASV模式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于6h内行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于6h后行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比较2组脏器功能恢复情况,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4h后观察组患者各脏器好转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和纳美芬加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对比,探究分析纳美芬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7例,分成两组,分别接受集束化治疗和纳美芬加集柬化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2、6h时NAP显著升高,HR显著下降,治疗6h时cI显著升高,均有P〈0.05。结论纳美芬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肯定,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