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单用尿激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14d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7、14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和对照组 30例。治疗组应用尿激酶 5 0~ 10 0万U ,加入 10 0ml生理盐水静脉点滴 ,于 6 0分钟内滴完 ,对照组不应用尿激酶 ,其它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 [结果 ]治疗组 30例 ,溶栓后 2~ 4小时内 2 6例即刻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第 2 1天时 ,治疗组 30例 ,其中临床治愈率 6 0 % ,总有效率 93 3%。对照组 30例 ,无即刻疗效 ,临床治愈率仅 6 6 7% ,总有效率 73 3%。两组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安全性高 ,即刻疗效、治疗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周业旺 《广西医学》2005,27(3):428-428
脑干梗死的典型临床特征为交叉性瘫痪,但是有的脑干梗死患者在临床上并不表现为典型的交叉性瘫痪,而表现为同侧偏瘫,给临床确诊带来困难甚至误诊。近年来随着头颅MRI的应用,脑干梗死的诊断水平显著提高。作者2004年在北京友谊医院进修时,收集该院近3年收治的18例不典型脑干梗死病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亚低温和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2±5.3...  相似文献   
5.
周业旺  陈梁志 《河北医药》2011,33(23):3567-3568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2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头晕,因损害脑、心脏而引起脑电图、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改变。治愈112例,死亡5例,发生迟发性脑病3例。结论动态监测脑电图、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可以准确反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病情变化,早期、足疗程的高压氧治疗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业旺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58-159
目的探讨青年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青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21例,高血压病史7例,糖尿病史2例。病初用尿激酶溶栓治疗7例,未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31例。大面积脑梗死27例,非大面积脑梗死11例。CT和MRI检查均能确诊,阳性率均为100%。基本痊愈12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6例,无变化2例,恶化1例,死亡2例。结论青年出血性脑梗死主要与合并房颤、大面积脑梗死有关,预后相对好,CT或MRI是确诊出血性脑梗死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猝死,往往突然发生,迅速死亡,抢救常常措手不及。现收集我院1996年10月至2004年10月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中发生猝死的2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盐酸舍曲林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9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盐酸舍曲林组)和B组(阿米替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降压、调脂、降糖、神经保护、脱水及相应的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盐酸舍曲林片,初始剂量50 mg、qd,晨起口服,2周内逐增为200 mg、qd;B组患者给予阿米替林片,初始剂量25 mg、bid,早晚口服,2周内逐增为100 mg、bi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IL-1β、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较阿米替林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总结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3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梗死12例,丘脑梗死8例,小脑梗死5例,基底节区梗死4例,脑叶梗死3例。脑梗死后1周内发生消化道出血19例,1周后13例。经治疗进行疗效观察: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无效的7例中,死亡5例。[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脑干、丘脑梗死多见,最容易发生在脑梗死后1周内,提示病情恶化,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将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28例应用尼莫地平治疗,不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两组其它内科治疗按常规进行。结果第28d时进行疗效评估。治疗组治愈26例(86.7%),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脑血管痉挛缓解率100%;对照组治愈13例(46.4%),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1%。脑血管痉挛缓解率75.8%。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脑血管痉挛缓解率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防止脑血管痉挛,降低病死率,临床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