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优化冻干血小板保护液,减少冻干过程对血小板的损害,有效保护其功能。方法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法,对血小板膜保护剂、血小板激活抑制剂、蛋白质类保护剂的3类成分组成的保护液进行优选。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活化标志PAC-1、CD62P的阳性表达率和血小板回收率,通过比较其差异,筛选出本实验的最优冻干血小板保护液。以优化保护液对血小板处理后进行冻干,并以此为实验组,与新鲜血小板和原保护液处理后冻干血小板进行比较验证,验证指标与优选指标相同,比较3者4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正交设计试验结果显示: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组间最高(74.33±24.01)%,血小板活化标志PAC-1和CD62P低于9组平均水平,血小板回收率高于9组平均水平。以主要体现血小板功能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为优先指标,结合其余3项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在原保护液的基础上,筛选出添加了2%DMSO、第2信使调节剂、2 mmol/L维生素B6,75%的PPP保护液组为最优组合。验证实验结果显示,优化保护液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76.12±6.02)%,与原保护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鲜血小板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优保护液组血小板激活标志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3±0.49)%和(36.83±8.21)%,2者与原保护液组、新鲜血小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优保护液组冻干血小板复水化后血小板回收率为(85.90±2.24)%,与原保护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优化的血小板保护液优于原保护液,明显提高了冻干血小板复水化后最大聚集率,能更好地保护血小板的功能,但对血小板冻干过程的保存损害问题没有得到更好的改善,有待下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短波紫外线病毒灭活技术处理血小板后其体外功能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白膜法提取血小板,将血小板重悬于PPP、SSP+混合溶液中,调血小板计数约1 000×109/L。短波紫外线照射处理血小板,辐照剂量为0.220 J/cm~2。照射处理后扫描电镜观察血小板形态的变化,d1、d3、d5、d7取样检测血小板体外功能相关指标,评估短波紫外线病毒灭活技术对血小板体外功能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到短波紫外线照射后血小板外形极不规则,伪足伸出,有激活的趋势。实验组血小板相较于对照组计数下降、MPV增加、P-LCR增加,HSR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法观察血小板线粒体脱氢酶的活性,实验组吸光度值稍低于对照组,d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小板激活标志PAC-1、CD62p,凋亡标志Annexin V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小板ROS中的超氧阴离子含量稍高于对照组,d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波紫外线病毒灭活技术处理血小板导致其活化、凋亡增加,HSR下降,ROS生成增加,该灭活技术对血小板体外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