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检测正常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D-D)水平,观察其在不同孕期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22名不同孕期妇女及60名正常非孕妇女(正常非孕组)血中D-D质量浓度,并分析结果。结果:早孕组与正常非孕组比较,血浆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孕组、晚孕组及产褥期组与正常非孕组比较,血浆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孕组与早孕组、晚孕组与中孕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孕期发展,妊娠妇女血中D-D水平呈上升趋势,检测D-D有助于预测和判断高凝状态和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由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其病理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而病理改变主要以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汇管区炎症、胆汁淤积和肝纤维化为特征,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是肝脏衰竭[1]。该疾病主要累及4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男女间的发病比例为1∶(9~10)[2]。据文献报道,PBC的发病率与地域差异有很大关系,其主要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1例妊娠合并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和分析。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蛋白C活性(PC:A)、蛋白S活性(PS:A)等凝血指标。对患者的PROC、PROS1、SERPINC1、SERPIND1、PLG、PROCR、THBD、ADAMTS13、HRG、TFPI、CPB2、HABP2、PLAT、PLAU、SERPINA10、SERPINE1、SERPINF2、CALR、GP6、JAK2、MPL和凝血因子相关基因的转录起始点、5’-非翻译区(UTR)、编码区、剪切点8 bp内含子序列区域、转录终止子点突变、小缺失/重复和剪切位点进行突变检测。采用Sanger测序验证变异位点。对变异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明确致病性。结果 患者AT:A降低。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者SERPINC1基因第2号外显子发生c.380G>A(p.Cys127Tyr)杂合突变,JAK2基因第10号外显子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4个遗传性PC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诊断和基因型分析.方法 分别用发色底物法和凝固法测定4个家系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血浆PC:A、TPS:A和FPS:A;PC:Ag和FPS:Ag的测定采用ELISA法.采用凝血酶生成试验检测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PCR法扩增先证者PC和PS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结果 先证者1的PC:A为36%,PC:Ag 为57%,TPS:A为48%,FPS:A为18%,FPS:Ag为23.7%,基因分析显示其PC基因2号、7号和8号外显子分别存在L-34P、K150del和A209V 的杂合突变,其中L-34P和A209V来自父亲,K150del来自母亲;先证者2的PC:A为46%,PC:Ag为64.4%,TPS:A为36%,FPS:A为19.5%,FPS:Ag为20.9%,其PC基因的2号和7号外显子分别存在T66C的多态性和R147W的杂合突变,PS基因的14号外显子存在Tyr519stop的杂合突变,其中PC突变来自母亲,PS突变来自父亲.凝血酶生成试验显示先证者2及其父母的抗凝功能减弱,其中PS缺陷的先证者和其父亲的外源性活化蛋白C抑制凝血酶生成的能力下降,而其母亲没有明显变化.先证者3的PC:A为33%,PC:Ag为48.42%,其PC基因同时存在R147W和R178W突变;先证者4的PC:A为21%,PC:Ag为18.36%,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4是R178W和D255H的双杂合子.结论 遗传性PC缺陷症或PC、PS联合缺陷症是导致4例先证者出现静脉血栓的原因.杂合PC基因突变(L-34P、A209V、R147W、R178W和D255H)是导致4例先证者遗传性PC缺陷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是一类与胰岛素呈高度同源的细胞增殖调控因子,是一种可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多肽。IGFs系统是一个由一系列相关分子构成的复杂网络,其中包括了配体(IGF-1和IGF-2)、细胞表面受体(IGF-1R、IGF-2R及IR)、IGFs结合蛋白(IGF-binding proteins,IGFBPs)和一组IGFBPs蛋白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个复合杂合的蛋白C(PC)基因突变致静脉血栓的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基因型和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方法对血浆蛋白C活性(PC:A)和抗原(PC:Ag)分别用发色底物法和ELISA法进行测定,以凝血酶生成试验检测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PCR法扩增先证者PC基因的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RT-PCR法结合定点突变法构建PC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表达质粒(PCwt、PCR178W、PCD255H、PCL-34P、PCT295I),瞬时转染COS-7细胞,检测细胞内、外PC:Ag的含量。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PC蛋白的定位。结果先证者1,28岁青年男性,临床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PC:A21%,PC:Ag18.36%,为I型蛋白C缺陷症,基因分析显示在其PC基因7号和9号外显子分别存在R178W和D255H的复合杂合突变,其中D255H来自其父亲;先证者2,男,16岁,PC:A21%,PC:Ag20.04%,Ⅰ型PC缺陷症,在其PC基因的2号和9号外显子分别存在L-34P和T295I的复合杂合突变,其中L-34P来自其母亲,T295I来自其父亲。凝血酶生成试验显示其父母的抗凝功能减弱,凝血酶调节蛋白(TM)抑制凝血酶生成的能力降低。体外表达研究显示,PCL-34P只有7%分泌至细胞外,细胞内PC:Ag也只有8.72%,说明存在严重的分泌障碍和细胞内降解加速现象;PCR178W只有极少量(8%)从细胞内分泌,而PCD255H和PCT295I分别有57%和34%分泌至细胞外,细胞内PC:Ag含量分别是44.38%、38.05%和61.57%。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PCT295I突变蛋白在内质网中滞留,在高尔基体中定位减少导致分泌减少。结论复合杂合性PC基因突变(R178W和D255H、L-34P和T295I)是导致此两例先证者1型遗传性PC缺陷症的原因。R178W、D255H、L-34P是国内首次报道的PC基因突变,T295I是国际首次报道的PC基因突变,分泌障碍和细胞内降解是R178W、D255H、L-34P和T295I导致PC缺陷症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
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SA)是指妊娠在28周以前终止,胎儿体重在1000g以下且胚胎或胎儿因某种原因自动脱离母体而排出者,其发生率为15%~20%。如果SA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者,可称为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发生率约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早孕期糖尿病(GDM)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正常组120例、糖耐量异常组59例及糖尿病组78例,在妊娠20周时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PG)、75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和HbA1c测定。结果糖尿病组FPG,OGTT,HbA1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HbA1c在糖耐量异常组及糖尿病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6.7%、98.7%。结论 HbA1c在GDM筛查中的诊断效率明显高于FPG和OGTT,可作为临床GDM早孕期筛查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从而进行有效的防治。方法:对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的分娩产妇进行回顾性调查,记录产后出血病例,分析病因和影响因素。结果:33 531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756例,其发生率为2.25%(756/33 531)。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居首位,占58.07%,胎盘因素占21.30%,软产道损伤因素占13.89%,凝血功能障碍因素占0.26%。流产次数、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第三产程时间以及有无妊娠合并症对产后出血有影响(P均<0.05)。结论: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主要的原因;产后出血受流产次数、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第三产程时间以及有无妊娠合并症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