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项目记忆和源记忆的神经基础及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健康男女各8名,实验材料为504个高频双汉字词,项目记忆和源记忆实验任务,Block设计,GE1.5T采集功能磁共振成像(mRI)数据,用SPM99分析,得到男女脑功能激活图(P〈0.002,体素块〉20)。结果在P〈0.002,体素块〉20时,女性项目记忆激活双前额叶背外侧BA6(激活数目左右侧分别为62和11个),源记忆较多激活左前额叶背外侧BA6/46(激活数目为59个);男性项目记忆激活右前额叶背外侧BA6/46(激活数目为64个),源记忆激活双前额叶背外侧BA6(左右侧分别为9和40个)。结论项目记忆更多激活右侧前额叶背外侧,而源记忆更多激活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女性较多地引起左前额叶背外侧激活;而男性较多地引起右前额叶背外侧激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多模态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乳腺癌患者的检测,分析其MRI相关影像特征,探讨其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MRI检查和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6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多模态MRI数据资料,统计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值及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像(TIC)。结果 16例患者MRI显示病灶多见分叶(75.00%)、毛刺(75.00%),边界不清(81.25%)。ADC值为(0.92±0.19)×10-3 mm2/s,rADC为(0.56±0.13)×10-3 mm2/s。TIC:Ⅱ型4例(25.00%),Ⅲ型12例(75.00%),无符合Ⅰ型的病例。结论 多模态MRI用于乳腺癌的检查,结合病变形态学改变、DCE-MRI的TIC曲线形态和ADC值,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脑胶质瘤灌注成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运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获取对比剂首过期间的兴趣区图像,评价rCBV和rCBF在术前评估脑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本组共30例颅脑胶质瘤,均经病理证实.常规MRI扫描后行PWI,PWI序列为GRE-EPIRIT2*WI,由灌注资料获取rCBV、rCBF图像,计算最大rCBV和rCBF并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对照.结果Ⅲ~Ⅳ级胶质瘤(18例)的rCBF、rCBV分别为1.8~7.4和2.67~10.48,均值分别为5.4±1.8和5.75±3.85.I~Ⅱ级胶质瘤(12例)rCBF、rCBV分别为0.5~1.7和1.36~3.16,均值分别为1.4±0.3和1.75±0.65.两组间rCBF和rCBV差别有显著性(P<0.01,studentt检验).结论灌注成像对颅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MRI局部一致性(ReHo)的方法,探讨血氨正常高间接胆红素肝硬化患者脑功能的改变。方法 分别对53例血氨正常高间接胆红素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6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静息态fMRI,采用ReHo方法分析,比较并获得2组ReHo值的差异性脑区。将2组差异性脑区的ReHo值与间接胆红素浓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肝硬化组ReHo值增高的脑区包括左背外侧额上回、左眶部额上回、左顶下缘角回、左中央前回、右尾状核、右豆状壳核、右岛叶、右嗅皮质(P均<0.001),ReHo值降低的脑区包括左枕上回、左枕中回、左楔叶、左岛盖部额下回、右中央旁小叶、右楔前叶、右枕中回、双侧舌回及双侧小脑(P均<0.001)。肝硬化患者右岛叶和右豆状壳核的平均ReHo值与间接胆红素浓度呈正相关(r=0.32,P=0.021)。结论 血氨正常高间接胆红素肝硬化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存在增强和减弱,间接胆红素浓度与部分脑区功能相关,高间接胆红素对成人脑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前列腺癌和6例前列腺增生的DWI和ADC图像表现,测量癌肿区和前列腺增生区的ADC值,对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6例前列腺增生的中央腺体在DWI上呈不均匀稍高信号,ADC值平均为1.16。18例前列腺癌中7例位于中央腺体,在T2WI上无明确肿瘤显示。17例肿瘤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1例呈稍高信号;18个前列腺癌的平均ADC值为0.64。两组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08,P0.01)。结论 DWI在鉴别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前列腺检查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多模态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 RI)对乳腺癌患者的检测,分析其MRI相关影像特征,探讨其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MRI检查和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6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多模态MRI数据资料,统计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值及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像(TIC).结果 16例患者MRI显示病灶多见分叶(75.00%)、毛刺(75.00%),边界不清(81.25%).ADC值为(0.92 ±0.19)×10-3 mm2/s,rADC为(0.56±0.13) ×10-3 mm2/s.TIC:Ⅱ型4例(25.00%),Ⅲ型12例(75.00%),无符合Ⅰ型的病例.结论 多模态MRI用于乳腺癌的检查,结合病变形态学改变、DCE-MRI的TIC曲线形态和ADC值,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36例,以术后病理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别计算高分辨MRI检查对直肠癌T分期及N分期的整体符合率,及与病理的一致性。结果直肠癌高分辨MRI检查T分期与病理T分期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高分辨MRI检查对T分期直肠癌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75. 00%)。高分辨MRI检查对直肠癌N分期的符合率相对较差(44. 44%)。直肠癌高分辨MRI检查T分期与病理分期的Kappa一致性分析,T1+T2期、T3期具有中等程度的一致性(Kappa值=0. 410、0. 481),而T4期一致性极好(Kappa值=0. 893)。结论高分辨直肠MRI可用于直肠癌术前的准确定位及分期,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评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9.
MR灌注成像在评价神经胶质瘤肿瘤血管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运用磁共振灌注成像 (PWI) ,探讨肿瘤血流容积在术前评估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中的价值。并与微血管密度 (MVD)对照 ,评估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共搜集了 3 2例神经胶质瘤 ,均系常规MR扫描后 ,在首过期间行PWI ,通过非弥散示踪模式 ,获得局部相对脑血流容积 (rCBV)彩图 ,并计算肿瘤局部血容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测量MVD ,以判断血管形成活性。将rCBV、rCBV比值与术后病理分级 ,以及rCBV与MV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分级高的胶质瘤 ( 18例 )rCBV比值在 5 3 0~ 14 80之间 ,均值为 8 3 2± 1 68。分级低的胶质瘤 ( 14例 )rCBV比值在 0 89~ 5 40之间 ,均值为 2 93± 1 19。经组间t检验 ,两组rCBV比值均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t=9 618,P =0 0 0 0 )。分级高的胶质瘤rCBV值在 43 55~ 2 90 54之间 ,中位数为 113 60。分级低的肿瘤rCBV值在 9 66~168 76之间 ,中位数 2 8 84。经组间Wilcoxon检验 ,两组rCBV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Z| =4 0 2 7,P =0 0 0 0 )。rCBV和MVD的关系用线性回归分析 ,二者密切相关 (r =0 87,P <0 0 0 1)。结论 胶质瘤MR灌注成像与病理分级和MVD有良好的相关性 ,和常规MR联合应用 ,可显著提高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准确性 ,有效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与1.5T MRI比较,探讨3.0T MR上2D和3D FLAIR图像脑脊液伪影的表现。方法 50例受试者行1.5T MR2D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成像,另外50例行3.0T MR2D和3D FLAIR成像,按4级分类法记录各受试者脑室系统、鞍上池和桥前池内脑脊液伪影:0级,无伪影;1级,伪影信号低于灰质;2级,伪影信号与灰质相似;3级,伪影信号高于灰质。将2级和3级合称为高级别。结果 1.5T MR2D FLAIR图像上,9例未见脑脊液伪影,余41例中共发现94处脑脊液伪影,其中2级最常见(54.3%),最常见于四脑室。3.0T MR2D FLAIR图像上,每例受试者至少有2处脑脊液伪影,其中3级最多见,占总伪影数50.0%。3.0T MR2D FLAIR上各部位高级别脑脊液伪影例数均明显高于1.5T。3D FLAIR图像上均未见脑脊液伪影。结论 2D FLAIR成像时,同1.5T MRI相比,3.0T MRI上高级别脑脊液伪影明显增加;但3D FLAIR图像上脑脊液信号抑制完全、无伪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