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 要〕 目的:探讨 CT 阈值分割法在肺内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病理学分类和浸润等级判定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1 月南方医院增城分院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科检查出的 90 例肺内亚实性结节 (SSN)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低浸润组 50 例和高浸润组 40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 CT 扫描定量参数及其在浸润等级 中的独立预测因素,进而分析 CT 阈值分割法对 SSN 患者病理浸润等级判断的临床价值。结果:不同 CT 阈值下,阈值为 –250 HU 时,亚实性结节类型诊断效能最高。高浸润组肺窗实性一维长径(1D–SCLW)、肺窗实性二维长径(2D–SCLW)、 纵膈窗实性一维长径(1D–SCMW)、纵膈窗实性二维长径(2D–SCMW)、安全阈值(SCT)等 CT 扫描定量参数均显著 高于低浸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对 CT 定量参数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SCT 是亚实性肺结节病 理浸润的独立预测因素〔OR = 1.164,95 % CI(1.137,1.192)〕。结论:CT 阈值分割法可准确判断 SSN 类型,并进行定 量体积分析,SCT 是病理浸润等级的独立预测因素,且 SCT 越大,肺结节浸润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small-world network propertie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somnia based on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 Methods The rs-MRI data and neurological scale data of 65 patients and 60 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were collected. The brain network was constructed using GRENTA software. SPSS software and network-base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age, gender or education level (P>0.05), but PSQI, HAMA and HAMD scale scor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Both of the groups showed attributes of the small-world network.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with insomnia showed lower Cp, γ, Eloc, λ, connectivity, and σ of the small world network (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somnia have lower global and local efficiencies than healthy individuals, and their ability to transmit information on the surface topology is impaired. Our data provide objective imaging evidences for the neuro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somni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检查在临床中诊断脑血管意外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86例入院诊断为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均行CT检查,对17例CT首查不明确的患者行MRI等检查,分析CT检查对脑血管意外的优势及不足。结果CT诊断脑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CT诊断脑梗死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检查对脑血管意外的诊断尤其是脑出血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值得基层医院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在评估原发性肝癌(PL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TACE手术治疗的PLC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手术前后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诊断"金标准",探讨CT增强技术在评估原发性肝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AIH)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例经临床和多层螺旋CT证实的主动脉壁内血肿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表现,结合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概括分析血肿的部位、厚度、形态、累及范围及血肿强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在19例AIH病患中,参考stanford分型,A型4例,B型15例;主动脉管壁均为环形或新月形增厚,厚度≥5 mm,平扫密度多样,可为高密度或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其中显示:钙化内移17例,动脉粥样硬化16例,穿透性溃疡征像11例.继发胸腔积液14例,心包积液4例,胸膜增厚2例,主动脉瘤3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可直观、清晰显示AIH的直接和间接征象,能为AIH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对AIH的诊断和临床应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16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98例腹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腹部平扫检查,研究组患者进行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扫描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肿瘤位置以及确诊率等。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检查之后,对照组患者腹部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为75.51%,研究组患者腹部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1.84%,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率为55.10%,研究组患者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率为75.51%,两组患者在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16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可以快速获得检查结果,因此可广泛应用于腹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