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24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两周。比较两组疗效、氧化损伤因子含量(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及心室功能(包括等容舒张时间、舒张早期血流的流速积分、心输出量和射血分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观察组总有效率8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P<0.05)。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对照组分别为(50.17±5.67)nmol/ml、(72.69±6.80)U/ml、(5.97±1.15)nmol/ml,观察组分别为(56.39±4.07)nmol/ml、(82.36±5.39)U/ml、(4.60±1.64)nmol/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0、8.63、5.30,均P<0.05)。等容舒张时间、舒张早期血流的流速积分、心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对照组分别为(98.91±10.65)ms、(9.57±2.40)m、(8.20±1.98)L/min、(0.62±0.07)%,观察组分别为(82.36±11.30)ms、(12.36±2.39)m、(7.36±2.17)L/min、(0.71±0.0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6、6.38、2.22、6.11,均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体内氧自由基对缺血心肌的损伤程度,提高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2.
吴智珊 《中国卫生产业》2012,(11):187+190-187,190
目前,高血压已经成为了高发病之一,对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威胁.在我国,高血压数量提升速度非常惊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质量.高血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高血压主观认识的不足.本文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高血压病人治疗的服从心理及健康教育的现状;第二部分经过自己的思考,尝试提出了相关的改善方案,希望能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体内炎性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口服,0.15g/次,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麝香保心丸口服,50m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60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IL-6、TNF—α与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6、TNF—α与CRP的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控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体内炎性反应,缓解心绞痛症状,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依从性不同的高血压人群分别采取不同干预模式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治疗干预方式,观察组依据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分别采取不同干预模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症的知识掌握程度及对治疗疗效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依从性不同的高血压人群分别采取不同干预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患者对治疗疗效的满意度等,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组干预措施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并被要求积极改善生活方式,进行包括饮食干预、戒烟限酒、运动疗法在内的高血压综合生活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小组干预措施。计量资料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三个月和六个月时的收缩压分别为(131.84±4.38)、(130.27±4.16)mm Hg(1 mm Hg=0.133 kPa),对照组为(142.18±4.92)、(138.89±5.83)mm Hg,观察组舒张压分别为(81.10±5.48)、(80.17±5.82)mm Hg,对照组为(88.26±5.26)、(85.62±5.00)mm Hg,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高血压知识和自护能力得分分别为(89.27±8.21)、(83.32±7.67)分,对照组分别为(81.84±6.58)、(75.99±6.93)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TC、ApoA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血粘度和低切血粘度分别为(4.14±1.21)mmol/L、(1.24±0.14)g/L、(4.38±1.00)、(9.32±3.29)mPa/s,对照组分别为(5.48±1.14)mmol/L、(0.95±0.08)g/L、(5.11±1.05)、(11.38±3.81)mPa/s,观察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7.95±4.92)、(91.73±5.38)分,对照组为(80.37±5.61)、(85.44±4.02)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组干预措施可以在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方面起到积极效果,其可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水平、降低其继发其他疾病的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廖承广  吴智珊  徐小琴 《海南医学》2014,(11):1651-165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服药时间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晨服组和夜服组,晨服组患者清晨服用阿司匹林,夜服组患者夜晚服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血小板参数、血液动力学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在治疗血压的比较中,晨服组平均收缩压(SBP)和平均舒张压(DBP)分别为(139.04±6.88)mmHg和(88.47±4.36)mmHg,夜服组分别为(132.18±5.09)mmHg和(81.10±3.27)mmHg,夜服组SBP和DBP皆小于晨服组(t值分别为4.39和7.41)。在治疗血小板参数的比较中,晨服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分别为(183.27±16.57)109/L、(9.43±0.45)fl和(15.48±0.79),夜服组分别为(160.43±21.17)×109/L、(8.56±0.85)fl和(14.52±0.86),夜服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小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65、4.95和4.50)。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中,晨服组高切血黏度、低切血黏度和血液黏度分别为(5.01±0.32)mPas、(12.28±1.74)mPas和(1.59±0.13)mPas,对照组分别为(4.48±0.37)mPas、(9.77±1.54)mPas和(1.43±0.09)mPas,夜服组高切血黏度、低切血黏度和血液黏度皆小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93、5.91和5.54),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服阿司匹林可以更有效的控制血压,调节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时间治疗对降压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中重度高血压患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晨服组和夜服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生活行为干预及基础药物治疗,晨服组患者清晨服用阿司匹林,夜服组患者夜晚服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心血管事件独立预测因子、血小板参数和血小板膜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夜服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血小板参数皆较晨服组更理想,心血管事件独立预测因子C反应蛋白与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低于晨服组,夜服组患者血小板膜蛋白含量低于晨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均P〈0.05)。结论夜服阿司匹林能够更有效地控制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状况,且对预防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积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活化及功能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共计12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三个组,A、B、C各40例,A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治疗,B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C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治疗三个月后,观察分析比较其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和呼吸困难评分。结果治疗三个月后,A组和B组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和呼吸困难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和呼吸困难评分与A组和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显示C组治疗效果优于与A组与B组。结论我院的临床实践说明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要优于单纯使用噻托溴铵或者沙美特罗替卡松的疗效,此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