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1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CT诊断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杨渭川脑外科吴幼章关键词隐匿性脑血管畸形;CT隐匿性脑血管畸形是指脑血管造影(或DSA)时无畸形脑血管显示,而手术、病理组织学则诊断为脑血管畸形的病变。自CT临床应用以来,有可能在术前CT扫描诊断或提示诊断为...  相似文献   
2.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诊断听神经瘤的假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BAEP各项指标,应用CPA病变的BAEP4型诊断标准,从600例可疑听神经瘤患者中,诊断出CPA肿瘤54例,同时发现4例假阳性。本文的假阳性率为7%(4/58),较多数文献报道为低。在诊断听神经瘤中,BAEP的峰间期比波的绝对潜伏期准确,只有Ⅰ~Ⅲ峰间期增大所导致的Ⅰ~Ⅴ峰间期增大,才有诊断价值,BAEP只有定位作用,无定性价值,故BAEP诊断听神经瘤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才有意义。在临床上即使已有明确的长束征时,但BAEP无健侧Ⅳ~Ⅴ波的改变,仍可排除肿瘤的诊断。在BAEP的Ⅳ型中,当健侧Ⅳ~Ⅴ波正常时,应参考复合检查,若其阴性则可排除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吴幼章 《江苏医药》1994,20(11):617-618
近十余年来,由于诊断工具的不断发展,使听神经瘤的诊断更加精确,数毫米的肿瘤即能发现,同时能鉴别诊断小脑桥脑角及内听道一些非肿瘤性疾病。现就有关听神经痛诊断现状综述如下。当今,临床工作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能早期诊断小的听神经瘤方面,包括肿瘤仅在内听道。因为,手术效果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如肿瘤直径大干2.scm,手术后更容易发生面瘫、脑干症状,甚至死亡“’。为此,从诊断效果及病人经济负担两方面考虑,一致认为,对有听神经症状的患者,首先应做听力学检查,确定其为蜗后病变者,再作进一步影像学诊断。能确定为蜗后…  相似文献   
4.
5.
一、概述美国纽约斯洛卡特琳(Sloan Kettering)纪念医院肿瘤科治疗的病人中,有15%需要神经科诊疗。主要有四类疾病:(一)原发性脑肿瘤。(二)转移性脑肿瘤,(三)非肿瘤转移引起的神经功能异常。(四)肿瘤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6.
平滑肌收缩调节信号转导的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M L C K) 途径和蛋白激酶 C( P K C) 途径的激活,在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急性脑血管痉挛时的平滑肌收缩调节的信号转导是平滑肌肌浆内的 Ca2 + 浓度升高, M L C K 途径被激活所致;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时的平滑肌收缩调节信号传导是血管壁中 D G 产生增多、代谢受阻和 P K C 途径被激活所致,同时, N O 对激活的 P K C转导途径负反馈抑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损伤在临床上发生率高 ,病人预后差 ,目前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表明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 (NMDA)受体介导的神经兴奋毒性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关键性作用。硫酸镁是NMDA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 ,本实验意在探讨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为临床应用硫酸镁防治脑缺血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和结果方法 :选 50只SD大鼠 ,参照Longa s插线法 ,制备左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4小时后拔除插线。将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0只。 ( 1)再灌注前高硫酸镁组 (HB) ,于再灌…  相似文献   
8.
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构建能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采用鱼精蛋白促进法,将重组病毒介导TNF-α基因转染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GIL)。在体外,转染后的GIL(TNF-α/GIL)的抗肿瘤活性比GIL+IL-2强2~5倍。在荷瘤裸鼠体内,TNF-α/GIL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因此,TNF-α基因转染的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TNF-α/GIL)是脑胶质瘤免疫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GIL)的来源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把从人脑胶质瘤手术标本中提取的GIL,在体外以白细胞介素2(IL2)刺激后培养扩增,将扩增后的GIL注入人脑胶质瘤裸鼠动物模型体内观察其动物体内杀瘤活性。选择11例术后再次复发的人脑胶质瘤晚期患者进行GIL临床治疗。结果经IL-2刺激培养3周的GIL杀瘤活性最强。裸鼠体内试验证实GIL肿瘤局部注射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临床治疗11例患者随访2年仅1例复发。结论胶质瘤术后将GIL培养扩增3周,再回输入肿瘤残腔杀灭残留肿瘤细胞,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人脑胶质瘤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TRAP(telomericrepeatampificationprotocal)法检测 2 9例首发星形胶质细胞瘤及 11例复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端粒酶的活性情况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40例星形胶质细胞瘤标本选自首次肉眼下基本全切的肿瘤 ,均经病理检验证实。采用kernohan分级 ,首次发生的 2 9例中 ,Ⅰ级 10例 ,Ⅱ级 7例 ,Ⅲ级 8例 ,Ⅳ级 4例 ;术后复发 11例 ,Ⅰ级 1例 ,Ⅱ级 4例 ,Ⅲ级~Ⅳ级 6例。肿瘤复发时间在0 5~ 2年 (平均 1 6年 ) ,复发后再次手术。肿瘤标本离体后立即放入液氮中冻存端粒酶的提取按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