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9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脊液鼻漏并发脑脓肿极少见,作者近年遇到2例,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2.
应用生物微球技术,结合耳蜗连续切片,直接定量检测6只正常豚鼠耳蜗血流。结果耳蜗总血流为1.662±0.262μl/min·cochlea,蜗轴、外侧壁、耳蜗隔三处血流,分别为0.955±0.272μl/min、0.654±0.272μl/min和0.053±0.060μl/min。对本实验方法和结果进行了讨论,认为用该方法检测动物的耳蜗总血流和耳蜗局部血流是准确易行的。  相似文献   
3.
报告3例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转移累及颈动脉,术中保留预动脉,术后4~6d颈动脉破裂大出血。分析原因为伤口感染和颈动脉已被肿瘤浸润所致,提示受肿瘤侵犯的颈动脉不宜保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喉气管自体移植修复下咽癌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1例下咽癌患者术后采用喉气管自体移植修复下咽,术后随访3年。结果:6例无瘤生存,吞咽功能恢复良好。1例死于肺转移。4例局部复发,其中2例已死,2例带瘤生存。结论:认为该术式简便、创伤小,吞咽功能恢复良好、但对于广泛侵及喉及食管口的下咽部病变,需选用其它更为广泛的术式或其它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5.
人工耳蜗植入对重度和极度听力损失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后绩效的方法,目前在欧美国家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评估体系,而我国的评估方法较为零散,缺乏统一的评估策略,需借鉴国外的评估策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估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Lscc-02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系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1,25(OH)2D3与Lscc-02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系共同培养,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及透射电镜观察该细胞系的增殖及凋亡诱导情况。结果:(10^-10~10^-7)mol/L浓度的1,25(OH)2D3均能抑制Lscc-02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随1,25(0H)2D3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半抑制浓度时,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增强。流式细胞仪显示,经1,25(OH)2D3作用的喉鳞状细胞癌细胞位于细胞周期G0/G1期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且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加。结论:1,25(OH)2D3体外能抑制Lscc-02细胞系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为临床探索1,25(OH)2D3治疗喉癌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DNA诱导的永生化人喉上皮细胞系,确证HPv与喉癌的发生有无关系。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SVHPV16DNA导入原代培养的人喉上皮细胞,继续培养、传代,取20代细胞,用PCR检测细胞是否含有病毒的特异片段,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6、E7蛋白的表达,用倒置显微镜、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透射电镜及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有3株细胞已连续培养传代超过20代,细胞含有HPV16DNA的特异片段并有E6、E7蛋白的表达,细胞呈锚着依赖性、接触抑制性单层平铺生长,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细胞增殖指数为48%,所有细胞均表达角蛋白,胞浆含张力原纤维,软琼脂培养克隆形成试验阴性。结论成功建立了HPV16DNA诱导的永生化人喉上皮细胞系,为喉癌研究提供了新的理想模型,HPV16对人喉上皮有致癌作用,在喉癌组织标本中检测到的HPV16DNA必定在其多步癌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15只正常豚鼠的ABR时域波形和频谱特征以及对18只豚鼠通过脑干核团立体定位技术,毁损听觉通路各不同部位后的时域波形及频谱改变进行了分析。实验证明:正常豚鼠90dBSPL短声诱发的ABR,呈现波Ⅰ、Ⅱ、Ⅲ、Ⅳ,通过平均功率谱分析,ABR频谱范围在50~2000Hz,有3个谱能量集中区,f0主峰中心频率为187.47±27.68Hz,f1为695.82±103.40Hz,f2为1103.67±81.55Hz。听觉通路不同部位毁损后,除影响一个时域主波形外,每个核团还不同程度地影响两个或两个以上波的形成。频谱图改变,有几个共同特点:(1)各谱峰中心频率向低频偏移;(2)谱分析带宽明显缩窄,高频截止区也向低频移动;(3)谱峰能量全面下降,甚至有的谱峰消失;(4)随毁损平面上行,谱能量损失减少,谱峰向低频区移动的程度降低。大多数核团对f1有贡献,听神经及低位脑子对f2的合成贡献较大,因此,应该认为ABR频谱特征是整个听觉通路各部位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青春期鼻咽血管纤维瘤(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JNA)与婴幼儿血管瘤的区别。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25例JNA(JNA组),10例婴幼儿血管瘤(对照组Ⅰ),11例婴幼儿血管畸形(对照组Ⅱ)术后标本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JNA组血管内皮细胞中PCNA、VEGF表达呈阴性,血管瘤组血管内皮细胞中PCNA、VEGF表达阳性,对照组Ⅰ血管内皮细胞中PCNA、VEGF表达阴性,JNA组血管内皮细胞PCNA、VEGF表达与血管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1),与血管畸形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NA组血管内皮细胞中bFGF表达阳性,对照组Ⅰ血管内皮细胞bFGF表达阳性,对照组Ⅱ血管内皮细胞bFGF表达阴性,JNA组血管内皮细胞中bFGF表达与对照组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1)。结论:推测JNA的本质为先天性血管增殖畸形。  相似文献   
10.
用探管传声器系统对59耳外耳道中0.25-8kHz的声压分布进行了真耳测量。结果表明,外耳道中某一频率声压级(SPL)的最小值所在位置距鼓膜的距离约为该频率波长为1/4,SPL的最大变化幅度为8.4dB,探测点在距鼓膜6mm范围内的位移对6kHz以下频率SPL的影响<2dB,对5kHz以下频率SPL的影响<3dB,本文检测结果与Gilman的资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