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国人丙泊酚ED50和EC50的测定及年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测定国人丙泊酚麻醉诱导时患者呼之不应的50%有效剂量(ED50)和50%有效浓度(EC50),并确定年龄对ED50和EC50的影响。方法:90例不用术前药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A组:18-39岁)、中年组(B组:40-64岁)和老年组(C组:65-80岁),每组再根据丙泊酚剂量0.5、0.7、0.9、1.3、1.7mg/kg分为5个亚组,经左肘静脉注入丙泊酚后1、2、3、4、5分钟评价患者的反应并且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浓度,然后确定丙泊酚剂量、血将浓度与呼之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显著影响丙泊酚的ED50和EC50,患者呼之不应的ED50和EC50在A、B、C三组间差异显著,A<B<C(P<0.05)。国人丙泊酚麻醉诱导时患者呼之不应的ED50和EC50按年龄18-39岁、40-64岁、65-80岁分别是1.07、0.93、0.70mg/kg和3.91、2.47、2.00μg/ml。结论:随年龄增加,患者呼之不应的丙泊酚ED50和EC50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运用麻醉科PDCA[P(计划,Plan)、D(实施,Do)、C(检查,Check)、A(处理,Action)]循环管理模式提高术中自体血输注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行手术治疗,术中输血的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之后9个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加以改进,分别收集2018年10—12月、2019年1—3月和4—6月术中输血的患者作为改进1组(28例)、改进2组(31例)和改进3组(39例)。比较各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术前和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中失血量、手术种类,以及术中自体血输注率。结果 4组间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术中失血量、手术种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改进1组、改进2组、改进3组患者自体血输注率分别为21.4%(6/28)、41.9%(13/31)、48.7%(19/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4%(6/31,P值均<0.05);且改进2组和改进3组的自体血输注率均>35%的目标值。结论 运用麻醉科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术中自体血输注率。  相似文献   
3.
探讨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对直肠癌手术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因子及苏醒期质量的影响。选取在本院拟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TCI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不同时间点的T淋巴细胞、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两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试验组患者CD3^+、CD4^+、CD4^+/CD8^+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CD8^+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INF-γ、IL-2、IL-10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试验组患者血清INF-γ、IL-2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IL-10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vs 26.00%,P<0.05)。TCI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较单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患者免疫学功能影响更小、术后苏醒期质量更高、不良反应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磷酸化对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诱导的小鼠慢性痒的调控作用。方法:8~12周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DNFB诱导组和丙酮对照组。DNFB组小鼠分别于面颊部和背部反复涂抹1.5% DNFB溶液,建立类似特异性皮炎的慢性痒模型。分别观察慢性痒模型建立后小鼠的自发性行为,以及鞘内注射MEK抑制剂U0126后小鼠自发性慢性痒行为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小鼠脊髓组织磷酸化ERK(phosphrylated ERK,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面颊部诱导模型中,DNFB组小鼠的搔抓次数明显高于丙酮对照组(P<0.05),而擦涂行为无差异,证实DNFB诱发的是痒觉;颈背部诱导模型中,DNFB组小鼠表现出剧烈的搔抓行为,而丙酮对照组的搔抓行为不明显。背部慢性痒模型建立后,分别在第1、3、7和14天鞘内注射MEK抑制剂U0126,小鼠的搔抓行为受到明显抑制(P<0.05),且脊髓背角pERK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pERK活化主要表达于小鼠脊髓背角Ⅰ~Ⅱ层,且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共标,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不共标。结论: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ERK磷酸化可能参与调控DNFB诱导的慢性痒。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丙泊酚是否通过抑制miR-141-3p的表达,减轻低氧诱导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系PC12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低氧组、(5、10、20)μmol/L丙泊酚+低氧组、anti-miR-con+低氧组、anti-miR-141-3p+低氧组、miR-con+20μmol/L丙泊酚+低氧组、miR-141-3p+20μmol/L丙泊酚+低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活化的含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相关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活性氧荧光探针DCFH-DA法测定活性氧(ROS)含量;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RT-qPCR检测miR-141-3p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氧组PC12细胞的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MDA、ROS、TNF-α、IL-1β、IL-6含量和miR-141-3p表达量均升高,SOD活性减弱(P<...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订基于证据的术后恶心呕吐(PONV)管理方案, 为规范麻醉科PONV管理、降低患者PONV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1—11月, 基于证据临床转化模式图, 通过证据检索、质量评价、证据总结、障碍因素分析等方法制订麻醉科PONV管理方案, 并在临床开展2轮实践变革, 评价医护人员的质量审查指标执行情况和患者术后恶心、术后呕吐、PONV的发生率及术后恶心、术后呕吐的严重程度。结果基线、第1次审查、第2次审查, 医护人员各质量审查指标的执行率逐渐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审查后, 患者术后恶心、术后呕吐、PONV的发生率及术后恶心、术后呕吐的严重程度较第1次审查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证据的PONV管理方案可规范麻醉科医护人员的PONV管理行为, 降低患者术后恶心、术后呕吐、PONV的发生率及术后恶心、术后呕吐的严重程度, 提高PONV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我国术后恶心呕吐护理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索其研究现状,为规范术后恶心呕吐患者护理干预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收录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中与术后恶心呕吐有关的文献,对文献的年度变化、期刊分布、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199篇;刊载在核心期刊的PONV护理相关文献仅占总文献量的13.57%;发表过2篇相关文献的作者仅有3%,且无作者发表更多相关文献;仅有6.53%的文献有基金支持;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单一,主要为类实验研究(68.84%)和经验总结(16.58%);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护理干预,尤其是中医护理干预,但尚未得到临床推广。结论 PONV护理相关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可借助现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规范护士行为,改变临床护理常规,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