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电子病案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患者所有医学信息集中保留在电子存储设备中就成为电子病案,它存储量大、使用方便、是进行网络交流的首要基础.目前国内已经成功地进行了远程医疗,包括教学、会诊等,但是国内范围的电子病案的规范化,图像传输质量等有待提高,远程手术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2.
挂号室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技术能力和患者对自己疾病的了解程度等因素,是造成患者挂号时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明确服务观念,提高自身的医学知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谐相处维护医患双方的和谐和权益.  相似文献   
3.
拇外翻与第一跖跗关节形态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拇外翻患者前足有关解剖比如第一跖跗关节的X线片的测量数据变化及其与拇外翻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拇外翻患者(101足)前足正位X线片上第一、二跖骨间夹角、第一楔骨关节面与其外侧皮质骨间的角度(暂称为尖角)第一跖骨与第5跖骨间夹角(暂称1-5角)、第一跖骨骨干与其基底部关节面形成的角度(暂称基底角)等数据,并与跖骨或趾骨骨折患者16名(16足)的X线片同部位测量结果比较。结果轻、中、重度和前足内收型拇外翻组第一、二跖骨间分别为9.5°、10.0°、11.0°和10.3°,第一、第五跖骨间角分别为24°、28.3°、30.3°和29.9°。第一楔骨尖角分别为57.6°、54.9°、52.9°和49.7°,第一跖骨基底角分别为99.4°、99.5°、101.4°和102.1°。结论(1)尖角随拇外翻增加而减小。(2)1~2跖骨间角、1~5跖骨间角、基底角(重度以上拇外翻除外)随拇外翻增加而增加。(3)第一跖跗关节和第一楔骨畸形在拇外翻形成和治疗中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拇外翻与第一跖跗关节形态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涛  吴倩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4):2056-2057,I001
目的 了解拇外翻患者前足有关解剖比如第一跖跗关节的X线片的测量数据变化及其与拇外翻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量拇外翻患者(101足)前足正位X线片上第一、二跖骨间夹角、第一楔骨关节面与其外侧皮质骨间的角度(暂称为尖角)第一跖骨与第5跖骨间夹角(暂称1-5角)、第一跖骨骨干与其基底部关节面形成的角度(暂称基底角)等数据,并与跖骨或趾骨骨折患者16名(16足)的X线片同部位测量结果比较。结果 轻、中、重度和前足内收型拇外翻组第一、二跖骨间分别为9.5&;#176;、10.0&;#176;、11.0&;#176;和10.3&;#176;,第一、第五跖骨间角分别为24&;#176;、28.3&;#176;、30.3&;#176;和29.9&;#176;。第一楔骨尖角分别为57.6&;#176;、54.9&;#176;、52.9&;#176;和49.7&;#176;,第一跖骨基底角分别为99.4&;#176;、99.5&;#176;、101.4&;#176;和102.1&;#176;。结论 (1)尖角随拇外翻增加而减小。(2)1-2跖骨间角、1-5跖骨间角、基底角(重度以上拇外翻除外)随拇外翻增加而增加。(3)第一跖跗关节和第一楔骨畸形在拇外翻形成和治疗中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电子病案,存储量大、使用方便、是进行网络交流的首要基础。目前国内已经成功地进行了远程医疗,包括教学、会诊等,但是国内范围的电子病案的规范化,图像传输质量等有待提高,远程手术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6.
病案实习生带教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病案专业学生的实习带教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有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