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肠梗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梗阻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腔。主要是由于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或肠管痉挛、肠麻痹所致,以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临床症状。应及时治疗,解除病因,必要时手术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一些老年患者因年纪大、病情重、手术难度高,为了提高疗效,周密仔细的围手术护理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度冷丁致过敏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例 :患者 ,女 ,2 9岁 ,主因腋下脂肪瘤收住院 ,查体 :T 3 6 7℃ ,P 78次 分 ,BP 16kPa 9kPa。一般情况好。患者在局麻行腋下脂肪瘤切除术 ,术后 2小时自诉疼痛难忍。遵医嘱给予度冷丁 50mg肌注。 10分钟后 ,患者出现头晕 ,嘱其平卧休息 ,上诉症状未缓解 ,头晕加重 ,同时伴视物不清、口干、恶心、观察患者面色苍白、测脉搏 96次 分 ,血压 12kPa 7kPa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氧气吸入 ,地塞米松 5mg入壶 ,肌注盐酸氯丙嗪 2 5mg ,2 0分钟后病人上诉症状缓解 ,面色红润 ,视物清晰 ,测血压 14kPa 9kPa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二、讨论 :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误诊学杂志》编辑部: 现介绍一种外科小手术后的引流装置如下。选用一次性静脉头皮针做为引流管《针头剪掉),在管壁处剪侧空,然后放置需引流的部位并加以固定,同时将头皮针的另一头接注射器,连接牢固,回抽注射器,使注射器形成一个带有负压的腔,针栓用注射器针头帽支撑,同时胶布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人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疗效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提高输血治疗有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进行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治疗的患者的相关数据,评估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疗效情况;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输血次数和基础疾病对患者进行分组,探讨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82例红细胞输血治疗患者和98例血小板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82例红细胞输血治疗患者中男性136例,女性146例,年龄18~82岁。98例血小板输血治疗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52例,年龄18~88岁。经分析,282例患者红细胞输血治疗总有效率为81.91%(231/282),98例患者血小板输血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84/98)。经卡方检验,18~60岁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高于≥60岁患者(χ2红细胞=7.415,P=0.006;χ2血小板=4.961,P=0.026),输血次数<3的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高于输血次数≥3的患者(χ2红细胞=7.760,P=0.005;χ2血小板=6.853,P=0.009);急性失血性疾病和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高于慢性失血性疾病患者(χ2红细胞=18.653,P<0.001;χ2血小板=10.597,P=0.005);发热患者血小板输血有效率低于体温正常患者(χ2=8.459,P=0.004);手术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低于非手术患者(χ2红细胞=9.928,P=0.002;χ2血小板=5.878,P=0.015)。结论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成人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相对较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疗效与患者年龄、输血次数和基础疾病有关,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皮肤扩张器能够提供与缺损区颜色相近的额外皮肤,我科于2003年开始采用国产皮肤扩张器修复瘢痕切除后及皮肤缺损6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皮肤扩张器使用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肤扩张器能够提供与缺损区颜色相近的额外皮肤,我科于2003年开始采用国产皮肤扩张器修复瘢痕切除后及皮肤缺损6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7~49岁。其中,面部烫伤2例,头部烧伤2例,颈部烧伤1例,车祸致头皮外伤后皮肤缺损、颅骨外露1例。前4例均为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在血浆置换(PE)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肝衰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0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实施PE)和研究组(50例,实施CBP)。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TEG检查〔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将研究组肝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时间不同分为治疗时间<6 h(10例)、6~12 h(20例)和≥12 h组(20例),将实际治疗时间作为监测终点,比较不同治疗时间研究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TEG指标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PTA、Fib、α角、MA、C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INR、APTT、R值、K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TA(%):46.43±11.27比28.33±10.17,Fib(g/L):1.41±1....  相似文献   
8.
<正>输血治疗常应用于危重患者抢救或者严重贫血患者,可及时补充失血量、维持血容量,改善贫血状态,纠正休克[1]。临床输血前需进行交叉配血检测,通过交叉配血可判断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液是否匹配,从而减少输血反应,保障输血安全[2]。临床上常用的交叉配血方法包括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是通过凝聚胺分子溶解后大量正电荷中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发生凝集,加入解聚液后可分散凝聚胺发生的凝集,而抗体间特异性凝集不分散,检测受血者与供血者间抗原及抗体反应[3]。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是利用抗人球蛋白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后特异性凝集,在离心机向下离心力作用下分离凝集和游离红细胞,之后通过观察凝胶柱中红细胞凝集的位置来判断配血是否相合[4]。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能适用于不同情况。基于此,本研究对比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应用于交叉配血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