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48例(负压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并与2006年至2009年本院收治的深度烧伤常规治疗患者67例(常规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负压组深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8.8d,较常规治疗22.1 d明显缩短;负压组Ⅲ度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增生较快,术前创面(以可行植皮手术为准)平均清洁时间7.2d,较常规治疗15.1d大大缩短,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深度烧伤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痛苦,减少换药次数,加速创面愈合,提高创面的恢复质量,减少治疗时间及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种改良型真皮下缝合技术在急诊面部外伤清创术中的应用,以期达到良好美容效果.方法 对78例急诊外伤患者采用改良真皮下精细缝合技术进行清创缝合.结果 78例患者全部一期愈合.随访半年后有63例患者得到随访.除5例挫裂伤较重的患者,伤口瘢痕增生、变宽,予以二期修复外,其余伤口瘢痕均很淡化、细微,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真皮下缝合技术应用于急诊面部外伤清创中,可以达到一期美容效果,避免二期美容修复.  相似文献   
3.
背景:阻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是材料具备生物相容性的关键,赋予人造材料生物相容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表面预吸附亲水聚合物以阻断蛋白吸附。 目的:以聚苯乙烯微球为疏水基材,考察基于聚异丙基丙烯酰胺的两亲梳状嵌段共聚物在表面的预吸附及其抗蛋白(溶菌酶)吸附效果。分析共聚物结构如亲水性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或聚氧化乙烯梳状支链链长和数量对蛋白阻抗性能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7-11/2008-11在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 材料:以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拟疏水材料表面;以溶菌酶为蛋白模型。 方法:①定性分析:在聚苯乙烯微球水介质悬浮液(0.1 g/L)中加入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基水溶性共聚物(0.1 g/L),使微球在室温下预吸附聚合物24 h以形成亲水层,然后与溶菌酶混合(0.1 g/L),在37 ℃下恒温24 h后测定微球表观粒径和悬浮液浊度,并通过微球凝并和絮凝状况考察共聚物的蛋白吸附程度。②蛋白吸附定量分析:采用高速离心(15 000 r/min)法从含溶菌酶蛋白的聚苯乙烯悬浮液中分离出上清液,用紫外(280 nm)分光光度法测定经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吸附后,液相蛋白质量浓度的下降值,由此推算蛋白在聚苯乙烯表面的吸附量。 主要观察指标:聚苯乙烯微球的表观粒径和凝并微球的表观粒径;微球悬浮液和蛋白溶液混合物的浊度、水相残余蛋白质量浓度。 结果:①37 ℃下未经预吸附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与溶菌酶接触后,因蛋白在聚苯乙烯表面吸附导致悬浮液发生絮凝、浊度显著下降的现象,原始聚苯乙烯表面蛋白吸附量达25.5 mg/m2。②经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基两亲梳状共聚物预吸附改性聚苯乙烯后,共聚物表面蛋白吸附量显著降低,因而悬浮液未出现絮凝而仅有轻度凝并。 结论:①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预吸附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基两亲梳状嵌段共聚物可抑制蛋白在聚苯乙烯表面吸附。②共聚物的结构对其抗蛋白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共聚物中适量的亲水支链单元(VP或EO)可获得良好蛋白阻抗性能,但是过多的亲水支链会造成预吸附层不稳定,不利于抗蛋白吸附。 关键词:PNIPAM基共聚物;表面改性;抗蛋白吸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额部皮肤缺损并骨外露创面的较好治疗方案。方法:总结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4年间额部皮肤缺损并骨外露的小儿患者,采用筋膜组织瓣加自体皮肤游离移植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效果好,对比其它方法有着显著优点。结论:筋膜组织瓣加自体皮肤游离移植的手术方案,是临床修复小儿额部皮肤缺损并骨外露创面的一种很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阻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是材料具备生物相容性的关键,赋予人造材料生物相容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表面预吸附亲水聚合物以阻断蛋白吸附.目的:以聚苯乙烯微球为疏水基材,考察基于聚异丙基丙烯酰胺的两亲梳状嵌段共聚物在表面的预吸附及其抗蛋白(溶菌酶)吸附效果.分析共聚物结构如亲水性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或聚氧化乙烯梳状支链链长和数量对蛋白阻抗性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7-11/2008-11在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材料:以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拟疏水材料表面;以溶菌酶为蛋白模型.方法:①定性分析:在聚苯乙烯微球水介质悬浮液(0.1 g/L)中加入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基水溶性共聚物(0.1 g/L),使微球在室温下预吸附聚合物24 h以形成亲水层,然后与溶菌酶混合(0.1 g/L),在37℃下恒温24 h后测定微球表观粒径和悬浮液浊度,并通过微球凝并和絮凝状况考察共聚物的蛋白吸附程度.②蛋白吸附定量分析:采用高速离心(15 000 r/min)法从含溶菌酶蛋白的聚苯乙烯悬浮液中分离出上清液,用紫外(280 nm)分光光度法测定经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吸附后,液相蛋白质量浓度的下降值,由此推算蛋白在聚苯乙烯表面的吸附量.主要观察指标:聚苯乙烯微球的表观粒径和凝并微球的表观粒径;微球悬浮液和蛋白溶液混合物的浊度、水相残余蛋白质量浓度.结果:①37℃下未经预吸附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与溶菌酶接触后,因蛋白在聚苯乙烯表面吸附导致悬浮液发生絮凝、浊度显著下降的现象,原始聚苯乙烯表面蛋白吸附量达25.5 mg/m~2.②经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基两亲梳状共聚物预吸附改性聚苯乙烯后,共聚物表面蛋白吸附量显著降低,因而悬浮液未出现絮凝而仅有轻度凝并.结论:①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预吸附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基两亲梳状嵌段共聚物可抑制蛋白在聚苯乙烯表面吸附.②共聚物的结构对其抗蛋白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共聚物中适量的亲水支链单元(VP或EO)可获得良好蛋白阻抗性能,但是过多的亲水支链会造成预吸附层不稳定,不利于抗蛋白吸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