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我院1996年~2000年12月收治98例伤寒病人中合并伤寒性肝炎63例。其中,男44例,女19例;年龄11~63岁,平均33.9岁,11~14岁4例,14~63岁59例。 1.2 诊断标准 ①确诊伤寒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粪、血培养,肥达氏反应阳性。②肝功能异常:TBil>17.1βmol/L,ALT>35IU/L。③肝、脾肿大,肝脏损害,随伤寒好转而迅速恢复。④既往无病毒性肝炎病史,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原学均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发生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30例,检测患者血清中的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采用胃镜检查胃黏膜的病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的HBsAg、HBcAg,并观察记录检测结果。结果 3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胃黏膜病变19例占63.3%,胃黏膜组织中HBsAg和(或)HBcAg阳性患者10例,其中有7例胃黏膜病变为中度或重度,占70.0%,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胃黏膜组织中HBsAg、HBcAg检测结果阳性,患者的胃黏膜病变较严重,但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和血清中的乙型肝炎标志物的分布无关系。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会出现胃黏膜组织病变,乙型肝炎病毒在胃黏膜中复制,胃黏膜病变程度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在肝纤维化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该院就诊的400例慢性肝病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CHI3L1、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HI3L1、HA、LN、PⅢNP、CⅣ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CHI3L1水平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而升高(H=165.543,P<0.001)。CHI3L1诊断有肝纤维化和无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阈值为81.6 ng/mL,灵敏度为59.30%,特异度为95.45%。CHI3L1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为0.847,高于HA(0.703)、LN(0.639)、PⅢNP(0.743)、CⅣ(0.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3L1单独检测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阈值为85.1 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6%和84.07%。CHI3L1单独检测诊断重度肝纤维化的阈值为94.6 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6%和79.62%,AUC为0.845(95%CI:0.806~0.878),高于HA(0.677)、LN(0.662)、PⅢNP(0.767)和CⅣ(0.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HI3L1是辅助诊断慢性肝病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的良好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孙芳  吕旭江  林春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2):1641-1642
目的 了解肝糖原累积病(GSD)的临床和病理,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提取23例成人肝糖原累积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肝组织病理的光镜及电镜形态.结果 成人肝糖原累积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尿黄,乏力,体检肝功能异常,肝穿刺活检光镜见肝细胞肿胀,胞质空淡,肝细胞呈植物细胞样镶嵌排.过碘酸希夫染色( Periodicacid-sehiff,PAS)阳性证实为糖原.电镜见肝细胞肿胀,胞质内糖原颗粒明显增多,见少许小泡型或大泡型脂滴.结论 成人肝糖原累积病起病隐匿,症状轻微,对不明原因非溶血性黄疸、慢性肝炎,合并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治疗效果欠佳者应建议肝穿肝组织活检,PAS染色及电镜有助于发现该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纤维化分级与临床、血清学指标及B超脾长径间的关系,寻找影响肝炎和肝纤维化的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对117例患者进行肝穿刺并予肝组织病理炎症分期和纤维化分期,同时测定各临床、血清学指标及B超脾长径。根据肝组织炎症分级,以G2为界,分为G2~4和G0~1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HBeAg、HBV DNA定量、脾长径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17例慢性HBV携带者中有9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组织损伤,炎症分级G2~435例,共占35.7%;其中1例(1.0%)已进展为肝硬化;纤维化分期S2~486例,共占87.8%。年龄≥40岁者所占比例在肝组织炎症分级G2~4组高于分级G0~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长径在G0~1组平均值小于G2~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携带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组织损伤,损伤以轻度为主,中重度损伤也占一定比例,对40岁及以上慢性HBV携带者,应高度重视,以防病变的隐匿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ADV)10 mg/d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第一阶段2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ADV治疗)和对照组9例(凯西来)治疗12周;第二阶段所有患者均接受ADV治疗36周,治疗48周时评价疗效。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变化情况;次要疗效评价指标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复常率、肝组织病理改善率、HBeAg转阴率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HBV DNA分别为(4.2±1.2)lg拷贝/ml和(7.5±0.8)lg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周时治疗组HBVDNA为(3.4±1.1)lg拷贝/ml,与基线水平[(8.5±0.8)lg拷贝/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HBV DNA的有效抑制率为100%,HBV DNA转阴率60.0%,ALT复常率100%,HBeAg转阴率45.0%,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10.0%,肝组织病理改善率66.7%。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10 mg/d服用48周,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黏膜病理变化的特点.方法 通过电子胃镜观察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黏膜的镜下改变,取组织病理活检观察胃黏膜及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程度与胃黏膜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黏膜内镜下改变的发生率达97.5%,组织病理(HE染色)的镜下改变达100%.胃黏膜改变呈现多样性,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主(75.5%~77.5);胃黏膜病变程度与慢性乙型肝炎程度呈正相关(r = 0.85,P < 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普遍存在胃黏膜病变,且以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为主;胃黏膜病变程度与肝炎病情呈显著正相关,应引起患者及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