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女性乳腺结核的CT征象,探讨CT扫描对此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乳腺病变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女性乳腺结核患者,分析其CT表现及邻近组织及器官受累情况。结果 20例乳腺结核中12例发生于右乳,8例发生于左乳;13例为单发,7例为多发;16例呈结节状,1例呈团块状,3例呈片状;病灶大小1.0cm×1.5cm~5.1cm×3.2cm。CT平扫显示,11例病灶呈等密度,9例呈稍低密度,4例病灶内见结节状钙化,17例显示边界模糊;12例邻近皮肤呈均匀性增厚。CT增强扫描显示,15例病灶表现为环形强化,3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2例表现为均匀强化,2例伴窦道形成;其中13例并发同侧或双侧腋窝淋巴结结核,伴环形强化;5例并发同侧胸壁结核,伴边缘强化;10例并发肺结核。结论 乳腺结核的特征性CT表现为环形强化,同时常并发同侧腋窝淋巴结结核、胸壁结核及肺结核。  相似文献   
2.
吕圣秀  曾勇明  戴欣  李春华  何颖竹  舒伟强 《重庆医学》2013,(34):4115-4116,4119
目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正常体质量111例患者的临床应用,评价其可行性,并建立相应的扫描方案。方法使用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FII双排螺旋CT机,其管电压值固定为120kV,分别采用常规扫描(自动调制mAs)与低剂量扫描,低剂量扫描随机分为50mAs组(所用管电流为50mAs)、40mAs组(所用管电流为40mAs)、30mAs组(所用管电流为30mAs),将其影像学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进行分析,制定其相应的低剂量扫描方案。结果常规扫描与50mAs组优质片率各占70.3%、62.2%,良级片率分别为29.7%、37.8%,两者均未出现差级片;常规扫描与40mAs组优质片率各占67.6%、56.8%,良级片率分别为32.4%、43.2%,两者均未出现差级片;常规扫描与30mAs组:优质片各占70.3%、56.8%,良级片分别为29.7%、43.2%,两者均未出现差级片。图像质量均以优和良为主,在达到诊断要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扫描(50mAs、40mAs、30mAs),辐射剂量分别为:7.6、2.6、2.1、1.5mGy,以30mAs组最低,剂量为原来的19.8%。111例患者采用常规扫描与低剂量扫描均达到影像学诊断要求,无1例漏诊、误诊。结论胸部低剂量CT扫描在AIDS合并PCP体质量正常患者影像学表现中完全能满足临床诊治要求,切实可行;同时,为确保图像质量的稳定性,可以采用首次常规剂量扫描,复查中进行低剂量CT扫描;胸部低剂量CT扫描电压固定为120kV,电流采用30mA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尘肺并发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治的96例尘肺并发肺结核的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对并发结核病变的发生部位、范围、形态、类型及并发其他脏器结核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96例患者中,尘肺Ⅰ期1例,Ⅱ期23例,Ⅲ期72例。受累范围:多肺叶90例(93.8%)。发生部位:尖后段93例(96.9%),前段48例(50.0%),中叶或(和)舌段49例(51.0%),背段68例(70.8%),基底段53例(55.2%)。病变形态:斑片状影85例(88.5%),大片状影48例(50.0%),空洞64例(66.7%)[其中多发空洞占67.2%(43/64)],树芽征56例(58.3%),胸腔积液36例(37.5%),胸膜增厚72例(75.0%),纵隔淋巴结肿大85例(88.5%),纵隔淋巴结钙化58例(60.4%)。Ⅱ期尘肺患者薄壁空洞发生率为47.8%(11/23),高于Ⅲ期尘肺患者[15.3%(11/72)](χ 2=10.378,P<0.05)。Ⅲ期尘肺患者大片状影、树芽征、厚壁空洞、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59.7%(43/72)、69.4%(50/72)、56.9%(41/72)、83.3%(60/72)、93.1%(67/72)、69.4%(50/72),高于Ⅱ期尘肺患者[分别为21.7%(5/23)、26.1%(6/23)、8.7%(2/23)、52.2%(12/23)、78.3%(18/23)、34.8%(8/23)](χ 2值分别为10.061、13.541、14.489、9.224、4.051、8.808,P值均<0.05)。 结论 尘肺不同分期患者并发肺结核CT表现具有一定差异,以浸润灶为主,常伴有多发空洞、树芽征、胸腔积液、肺外结核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基于深度学习的继发性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接受胸部CT平扫的200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肺部正常组(544例)、普通肺部感染组(526组)和继发性肺结核组(934例)。按照随机分组(通过R语言的sample函数实现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完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1402例,70.0%)和测试集(602例,30.0%)。所有图像采用肺野自动分割算法,获得肺野区域。进一步采用BasicNet和DenseNet算法进行三组间的分类研究。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评价模型的分类性能。最后,在测试数据中,将最优模型与3位不同年资的放射科医生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2例独立测试集中,DenseNet模型的性能优于BasicNet模型,两种模型的平均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1%和89.4%、79.7%和74.0%、89.4%和86.6%、86.2%和83.3%。其中,DenseNet模型的诊断性能优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部平滑肌瘤(pulmonaryleiomyoma,PL)的CT特点,以提高对PI.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PL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PL6例均为单发;肿瘤大小为3.0~8.5cm,外形均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极其光滑;CT平扫均为中等密度,增强后均匀中等度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2例;1例PI.肿块实质明显斑片状强化且内部液化坏死无强化,1例环形强化,纵隔淋巴结均未见明显增大。结论肺部平滑肌瘤CT表现有特点,发现其典型CT表现,应考虑到平滑肌瘤的可能,但确诊仍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初治与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 方法 搜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经药物敏感性试验确诊的18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其中初治患者80例,作为初治组;复治患者106例,作为复治组。对比两组患者病变范围、病灶形态(树芽征、腺泡结节、斑片状影、大片状影、条索状影、钙化影)、空洞数量及形态、空洞壁、支气管扩张等CT表现,对CT表现等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复治组肺毁损者占20.8%(22/106)、病灶范围≥3叶者占 90.6%(96/106)、病灶位于中叶及舌段者占85.8%(91/106),以及出现索条状影者占54.7%(58/106)、钙化灶者占27.4%(29/106)、支气管扩张者占77.4%(82/106),与初治组比较 [分别为6.2%(5/80)、71.2%(57/80)、72.5%(58/80)、23.8%(19/80)、10.0%(8/80)、31.2%(25/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7.730、11.656、5.098、18.021、8.621、39.670,P值均<0.05)。复治组发生胸廓塌陷者占21.7%(23/106)、纵隔移位者占35.8%(38/106)、胸膜增厚者占78.3%(83/106),与初治组比较 [分别为5.0%(4/80)、7.5%(6/80)、53.8%(4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8.943、20.288、12.576,P值均<0.05)。复治组患者空洞发生率为83.0%(88/106)、空洞≥3个者占59.4%(63/106)、厚壁空洞者占70.8%(75/106)、薄壁空洞者占40.6%(43/106)、虫蚀样空洞者占40.6%(43/106)、空洞呈簇聚集者占40.6%(43/106)、空洞内壁不光滑者占20.8%(22/106),与初治组比较 [分别为56.2%(45/80)、23.8%(19/80)、51.2%(41/80)、12.5%(10/80)、16.2%(13/80)、16.2%(13/80)、7.5%(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6.034、23.551、7.390、17.626、12.810、12.810、6.264,P值均<0.05)。结论 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病变范围,肺毁损、多发空洞且呈簇聚集、干酪性肺炎伴虫蚀样空洞及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等CT表现与初治组比较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AIDS合并PCP体质量低者中的应用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69例AIDS合并PCP体质量低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管电压固定为120kV,常规剂量(自动mAs)与低剂量扫描,低剂量扫描管电流分别采用40mAs,30mAs,20mAs,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进行分析,得出AIDS合并PCP体质量低患者的最优低剂量扫描方案。结果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获得图像均能达到影像诊断要求。采用管电压固定为120kV,管电流为常规剂量、40 mAs、30 mAs、20 mAs组获得的平均辐射剂量CTDIvol分别为:6.65mGy、2.06 mGy、1.54 mGy、1.03 mGy,管电流20 mAs组最低,为常规剂量的15.5%。结论采用管电压kV值固定为120kV,管电流20mAs胸部低剂量CT扫描在AIDS合并PCP体质量低患者中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艾滋病并发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患者应用的可行性和防护价值。方法对234例艾滋病并发PCP胸部CT检查病例,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分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自动毫安秒)、低剂量(20—50mAs)扫描,盲式阅片评判两种扫描剂量图像对病变诊断、图片质量的差异,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毫安秒从常规剂量减低后,辐射剂量显著降低,CTDIvol从4.27—12.84mGy降低到1.03~2.57rnGy,为原来剂量的12.08%~26.51%。对照常规剂量组的诊断结果,低剂量组均能明确诊断,无一例漏诊或误诊。图像质量在常规剂量以优质片为主,低剂量以优和良为主。结论对近期收治的234例艾滋病并发PCP患者,进行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和低剂量胸部CT扫描.比较成像效果,得出低剂量胸部CT扫描既不影响PCP的诊断,又能显著降低扫描剂量,具有显著的防护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增强C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25例患者的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平扫发现异常40例,增强检查发现异常115例。CT平扫表现为基底池透光度降低、边界模糊、狭窄,脑实质单发或多发结节,结节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脑积水;增强后显示基底池明显强化,脑实质结节灶均匀或环状强化。结论增强CT扫描较CT平扫能更有效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各种病理改变,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治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糖水平与CT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并发初治肺结核(DM-PTB)住院患者99例,根据空腹血糖(FPG)值分为3组:轻型组38例,FPG≤11mmol/L;中型组32例,FPG11~16.7mmol/L;重型组29例,FPG≥16.7mmol/L。分别对各组胸部CT特征、血糖水平及痰菌阳性情况进行分析。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不同血糖水平组CT特征及痰菌检查结果采用7。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9例DM-PTB患者中,CT发现右肺上叶前段病变65例,左肺上叶前段病变59例,右肺下叶基底段病变59例,左肺下叶基底段病变58例,3叶及以上同时发现病变者71例。27例病变形态为斑片、结节状影,其余72例以片状、团片状干酪性病变为主;各组干酪性病变CT发现率分别为47.37%(18/38)、81.25%(26/32)和96.55%(2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38,P=0.000);各组空洞发现率分别为34.21%(13/38)、59.38%(19/32)和75.86%(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54,P=0.03)。各组患者痰菌阳性率分别为39.47%(15/38)、65.63oA(21/32)和89.66oA(2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45,P=0.000)。结论DM-PTB胸部CT检查有其特征性的表现,血糖水平与干酪性病变、空洞性病变存在相关性,能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