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苏醒期寒颤患者应用充气式保温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2010年3-8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且在苏醒期发生寒颤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保温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寒颤发生时,对照组按常规给予2.5kg棉被保暖;观察组给予充气式保温毯保暖,记录两组患者寒颤的评分及给予不同干预措施15min后患者的寒颤缓解情况。结果两组在保暖干预前寒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保暖干预15min后,两组寒颤缓解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气式保温毯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缓解全身麻醉苏醒期寒颤,促进患者的恢复,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评估盐酸右美托咪啶在椎管内麻醉下的镇静效应.方法 60例 ASA I-Ⅱ级择期下肢骨折手术行腰一硬联合阻滞患者,按首次10分钟内的负荷量不同随机分为DI(0.5 μg/kg)、D2(0.8μg/kg)、N(生理盐水)三组,每组20例,继之以相同浓度(0.5μg/kg/h)泵注维持.观察记录麻醉后(TO)、用药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20 min(T4)、30 min(T5)、60 rain(T6)的BIS值并且使用Ramesay法进行镇静评分.结果 用药后HR两组在T3后有一定程度下降,Ramesay评分在D1组T3以后及D2组T2以后进行性增加,而BIS值在D1组T3以后及D2组T2以后也呈进行性的下降,与TO及N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推荐负荷量使用0.5μg/kg.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165例下肢手术术后使用PCEA泵患者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镇痛效果、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以及其它异常情况.结果 全组PCEA术后镇痛效果良好,镇痛评分≤4分163例(其中6例患者不能耐受恶心呕吐,遵医嘱停止使用),2例患者镇痛效果不佳,镇痛总满意率95.2%.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后PCEA,镇痛效果良好,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护理的重点是加强PCA知识宣教、密切观察镇痛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并给予针对性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185例患者运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后行结肠镜检查(镇痛组),120例患者行常规结肠镜检查(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结肠镜检查的平均入镜时间、完成率、平均疼痛程度分级、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压下降最大幅度、平均心率最低值进行比较。结果镇痛组平均入镜时间短于对照组,完成率高于对照组,平均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压下降最大幅度、平均心率最低值二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麻醉下行结肠镜检查,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检查成功率,缩短检查时间,而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6例苏醒期患儿加强呼吸道、循环系统、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护理。结果:26例(12%)患儿出现全麻苏醒期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均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结论:加强全麻苏醒期患儿的观察与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儿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7.
聂玲  魏宏  奉光举  罗晓敏  吕倩茹 《海南医学》2012,23(17):151-152
目的 探讨全麻苏醒期谵妄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谵妄的临床资料,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苏醒期谵妄的发生与高龄、术前焦虑、手术创伤、术后疼痛、低氧血症、麻醉药物等因素相关.结论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纠正围术期低氧血症、减少手术创伤、优选麻醉药物、采取有效镇痛、加强监测和安全护理可以减少苏醒期谵妄的发生率,降低苏醒期谵妄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50例,均为接受麻醉的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PACU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3%,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Steward苏醒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0%(72/75),高于对照组的81.33%(61/75)(P<0.05)。结论针对麻醉后进入PACU患者开展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降低相应并发症发生,缩短苏醒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长链脂肪乳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超4h的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血脂代谢对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5~80岁,BMI 19.5~29.4kg/m~2,ASAⅠ或Ⅱ级,按丙泊酚脂肪乳剂型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长链脂肪乳丙泊酚组(L组)和中长链脂肪乳丙泊酚组(M组),每组20例。丙泊酚血浆浓度2~3μg/ml诱导与维护,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辅助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镇痛,维持BIS值50~60,二氧化碳气腹压力12~15mmHg,术毕前5min停止输注静脉麻醉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意识消失浓度、术中丙泊酚总用量和平均用药量,记录术前1d和术后1d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ALT、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指标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血脂指标;记录术前(T_0)、气腹后30min时(T_1)、气腹后60min时(T_2)、气腹后240min时(T_3)和术毕30min时(T_4)血浆ET、CGRP浓度。结果两组意识消失浓度、术中丙泊酚总用量和平均用药量、不同时点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_0时比较,T_2时L组,T_1—T_3时M组ET_明显降低(P0.01或P0.05);T_1、T_2和T_4时L组,T_3时M组CGRP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M组比较,T_1、T_2和T_4时L组ET,T_2和T_4时L组CGRP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在4h腹腔镜高龄直肠癌根治术中,长链与中长链脂肪乳丙泊酚输注对肝功能及血脂代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脂溶性长链脂肪乳使血浆CGRP浓度增加,水溶性的中长链脂肪乳抑制血浆ET浓度,可能减轻二氧化碳气腹后对血管内皮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进行宫腔镜手术患者100例,年龄26~42岁,体重46~60 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TCI组和对照组各50例;外科医生消毒时静脉滴入芬太尼2μg/kg。对照组按常规经验首次注射1%异丙酚2~3 mg/kg后,依患者表情及体动情况分次静注异丙酚20~30 mg以加深麻醉;TCI组利用Graseby3500TCI微量泵进行异丙酚血浆MASH模式TCI,初始目标血浆浓度(Cp)设定为2μg/ml,当警觉-镇静评分(OAAS)达到2分或以下时为入睡浓度,维持入睡浓度,依患者表情及体动情况适当调节,记录术前、手术扩宫、进镜、宫内操作及清醒时的HR、SBP、DBP、SPO2,及TCI组各时间点效应室浓度(Ce),统计两组的异丙酚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异丙酚总用量为(391.3±74.5)mg,平均用量为(0.21±0.08)mg/kg,明显高于TCI组(209.7±83.0)mg和(0.11±0.02)mg/kg(P<0.01)。同时对照组在扩宫、进镜、操作中SBP与HR指标比术前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CI组术中血浆效应室浓度维持在(1.7~2.3)μg/ml。结论在宫腔镜手术的麻醉中,TCI技术能明显减少异丙酚的用药总量及平均用量,术中血浆效应室浓度维持在(1.7~2.3)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