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来自门诊和住院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腹痛腹胀腹泻等患者共56例。所有患者进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前均行胃镜、肠镜及消化道钡餐检查,未发现可解释疾病的病因。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查,56例检出小肠疾病40例(71.4%),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组26例检出小肠疾病23例88.4%(23/26),腹痛腹胀腹泻等组30例检出小肠疾病17例56.6%(17/30)。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率高,操作简单、安全,且价格低、无创伤。可作为小肠疾病的常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arrett's食管(BE)食管运动功能、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62例经内镜和病理确诊的BE患者的资料,对其中21例的食管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中37例食管黏膜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以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和23例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作对照.结果:BE组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低于RE组及健康对照组,BE组食管远端收缩波幅较RE组及对照组降低(P均<0.05),而食管近端收缩波幅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十二指肠上皮组织中COX-2无表达,而20/24无不典型增生BE肠化黏膜、12/13不典型增生BE肠化黏膜表达COX-2蛋白,且2者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S功能失调是BE主要发病机制,COX-2蛋白的表达是BE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α1-酸性糖蛋白(α1-AGP)的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性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取UC患者100例和对照40例, 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α1-AGP的含量, 同时检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UC疾病活动性根据Mayo评分标准判定.结果:UC活动期血清α1-AGP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1446.0 mg/L±543.6 mg/L vs857.2 mg/L±310.9 mg/L, 653.7 mg/L±308.9mg/L, 均P <0.01), 缓解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活动期组轻、中、重度3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血清α1-AGP含量与疾病活动指数显著相关(r = 0.777,P <0.001).结论:血清α1-AGP能客观地反映UC的炎症活动情况, 对UC患者活动性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三种大鼠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探讨模型制作的方法和经验。方法:8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70只,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20只采用食管空肠吻合,B组20只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C组20只采用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三种手术方式建立大鼠胃空肠食管反流、胃十二指肠食管反流、空肠食管反流动物模型,D组10只为假手术组。结果:完成实验后,大鼠的存活率为72.9%(51/70)。A组死亡6只,B组死亡7只,C组死亡6只,三组动物模型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2周,炎症发生率三组均为100.0%;糜烂、溃疡发生率分别为:A组11/14(78.6%),B组10/13(76.9%),C组3/14(21.4%);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发生率为:A组10/14(71.4%),B组10/13(76.9%),C组5/14(35.7%);Barrett食管发生率:A组6/14(42.9%),B组5/13(38.5%),C组1/14(7.1%);A组发生食管腺癌1例;D组组织学未见异常。结论:食管空肠吻合、食管十二指肠吻合、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三种手术方式均可导致大鼠反流性食管炎,并有Barrett食管的发生,其中食管空肠吻合和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方式病变的发生率要高于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方式。良好的麻醉控制,正确的吻合方式,细心的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及术后护理是成功建立模型的关键。该类模型稳定可靠,为进一步研究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结合顺铂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结肠癌细胞的作用与分子机制。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确诊为结肠癌的8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阿帕替尼与顺铂联合治疗,对照组只采用阿帕替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癌细胞的增殖率、凋亡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浓度越大,细胞抑制率越高,并且不同浓度下,研究组的细胞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两组细胞凋亡率随着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并且研究组细胞24 h、48h、72 h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帕替尼阿帕替尼结合顺铂治疗结肠癌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癌细胞的凋亡,此外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药物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肛栓剂塞肛.结果:治疗组的完全缓解、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8个月及12个月,治疗组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n=8):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100mg·kg-1·d-1)以及低、中、高剂量TGP(60、120、240mg·kg-1·d-1)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均以恶唑酮灌肠造模。灌肠1d后,SASP组和TGP组开始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治疗3d,同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处死小鼠后,行结肠大体损伤和组织学损伤评分,以ELISA方法检测结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黏膜中核因子-kB(NF—kB)p65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低剂量TGP治疗组相似(P〉0.05),SASP组、中剂量和高剂量TGP治疗组小鼠DAI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结肠大体评分、组织学评分、TNF—a水平和NF—kB 065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ASP组、中剂量和高剂量TGP治疗组(P均〈0.01),与低剂量TGP治疗组相似(P〉0.05);高剂量TGP治疗组疗效优于SASP组。结论TGP对实验性UC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kB的活化,减少TNF-a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arrett's食管(BE)食管运动功能、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62例经内镜和病理确诊的BE患者的资料,对其中21例的食管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中37例食管黏膜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以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和23例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作对照。结果:BE组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低于RE组及健康对照组,BE组食管远端收缩波幅较RE组及对照组降低(P均<0.05),而食管近端收缩波幅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十二指肠上皮组织中COX-2无表达,而20/24无不典型增生BE肠化黏膜、12/13不典型增生BE肠化黏膜表达COX-2蛋白,且2者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S功能失调是BE主要发病机制,COX-2蛋白的表达是BE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ES0)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S)的疗效。方法:随机将符合RES诊断标准的84例患者分为埃索美拉唑治疗组44例和兰索拉唑(LANS)对照组40例,均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于治疗4、8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和胃镜下食管炎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4、8周后,ESO组烧心、胸痛、反酸等症状改善明显优于LANS组(p〈0.05)。服药第4、8周分别行胃镜检查,ESO组食管炎患者的愈合情况均优于LANS组患者(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在治疗RES时疗效优于兰索拉唑。  相似文献   
10.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加阿莫西林及替硝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按确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75)口服雷贝拉唑10 mg,bid,1周后10 mg,qd,疗程3周;阿莫西林1.0 g,bid,疗程1周;替硝唑0.5 g,bid,疗程1周.对照组(n=70)口服法莫替丁20mg,bid,疗程5周;枸橼酸铋钾110 mg,tid,疗程5周;阿莫西林1.0 g,bid,疗程2周;替硝唑0.5 g,bid,疗程2周.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来判断其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镜下溃疡痊愈分别为72例和57例(96%和81.4%,P<0.01);Hp根除率分别为90.7%和71.4%(P<0.01).治疗组显效73例(97.3%),有效2例(2.7%),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45例(64.2%),有效19例(27.1%),总有效率91.3%,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能有效促进溃疡愈合,快速缓解疼痛,与抗生素联合应用能提高Hp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