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施贤清  叶八宁  王宇辉 《贵州医药》2011,35(11):968-969
目的 比较静安及得普利麻对心脏术后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心脏术后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即静安+芬太尼(J+F)组及得普利麻+芬太尼(D+F)组,记录患者体质量、年龄、APACHEⅡ评分,以SAS评分2~4分为目标镇静深度调整给药速度.入ICU即刻及每隔1h直至拔除气管导管,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SAS分值、BI...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17岁,因乏力、流涕、咽痛伴发热7d,呼吸困难3d于2010年1月6日7 pm入住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患者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流涕,咽痛,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8℃,自服"磺胺、病毒灵"等药物治疗无好转.3 d前出现呼吸困难,颜面、口唇发绀,呼吸困难逐渐加重,呼吸频率在30次/min,并出现间断性抽搐,曾就诊于当地医院,经治疗后病情无好转,故就诊我院急诊科,以重症肺炎、Ⅰ型呼吸衰竭收入院.经全院会诊考虑重症不明原因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高度怀疑甲型H1N1流感而转入ICU负压隔离病房.  相似文献   
3.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毒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是通过免疫接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破伤风杆菌产生外毒素与脊髓、脑干的中间神经元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封闭了脊髓的抑制性突触,使抑制性递质释放减少,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强,随意肌紧张与痉挛,病死率很高。  相似文献   
4.
王宇辉  叶八宁  施贤清 《重庆医学》2015,(20):2793-2795
目的 探讨西维来司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血管内皮多糖蛋白复合物层(EGL)的作用,以及对ARD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入住该院重症监护室(ICU)的需机械通气的中重度ARDS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给予西维来司0.2 mg·h-1·kg-1静脉持续泵入,连续使用72 h)与对照组(同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泵入),在入住ICU时,24、72h检测血气分析、心排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及弹性蛋白酶(NE)、硫酸乙酰肝素(HS)、黏结蛋白聚糖-1(Syndecan-1),取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Balf-NE及清蛋白(Balf-ALB).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90 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入ICU时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4 h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氧合指数显著增加(P<0.05),EVLWI、PVPI、血浆NE、HS、Syndecan-1 及Balf-NE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72 h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P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氧合指数显著增加(P<0.05),EVLWI、PVPI,血浆NE、HS、Syndecan-1及Balf-NE、Balf-ALB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90 d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E抑制剂西维来司可以显著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氧合水平,降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90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尿抑制素,UTI)能否对大鼠脓毒症肠黏膜损伤提供保护及其机制。 方法 选取SD大鼠100只,采用计算机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乌司他丁组、XAV939+乌司他丁组、氧化锂(LiCl )+乌司他丁组。以经典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模型,检查评估空肠黏膜的损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乌司他丁对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情况;观察XAV939阻断或者LiCl激活Wnt信号通路对乌司他丁保护大鼠肠黏膜及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结果 脓毒症组IL-6、TNF-α水平及肠道黏膜损伤评分均显著高于乌司他丁组;脓毒症组β-catenin及cyclin 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给予乌司他丁处理之后,β-catenin及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乌司他丁相比,XAV939促进了乌司他丁对大鼠肠黏膜的保护的作用,而且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LiCl减弱了乌司他丁对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而且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 乌司他丁通过下调β-catenin的表达抑制Wnt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从而改善脓毒症导致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体外循环术后患者镇静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心脏术后病人40例,随机分为2组,即咪达唑仑+芬太尼(M+F)组和丙泊酚+芬太尼(P+F)组,记录入ICU时(设为0)、1、2、3、4、5、6h时的BIS、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比较两组BIS分值、带机时间、微量泵调整次数及两组镇静药物的总费用.结果:两组的患者的一般情况、带机时间及微量泵调节次数、BIS、BP及HR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的BIS、BP及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IS可用于监测心脏术后患者的镇静深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司坦唑醇对高营养风险危重患者氮平衡、握力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6月入住该院ICU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给予相同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基础上,治疗组予以患者司坦唑醇片4 mg 3次/天口服或胃肠道给药,对照组给予相应安慰剂,连续7 d。所有患者在入IC U后第1、4、7天分测定患者氮平衡、握力,在第1、4、7天及出院时留取患者血标本行肝功能监测,检测患者前清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并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留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入ICU时APACHE‐Ⅱ,NRS‐2002评分,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 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P<0.05)。在入ICU第1天时,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天及第7天时,治疗组患者氮平衡、前清蛋白、握力及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在出院前治疗组升高的肝功能指标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结论在危重患者中应用蛋白同化激素司坦唑醇,可以促进蛋白合成,减少肌肉等瘦体组织分解,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与住IC U时间。但在使用中需高度关注其对危重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病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策略.方法 对2009年1月15日本院收治的1例重症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男性,29岁,发病前有家禽宰杀史,以畏寒、发热起病,持续高热,继之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1月19日(发病5 d)胸部影像学可见以左下肺为主的双肺炎症表现,迅速进展出现ARDS样肺部表现.立即给予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呼气末正压(SIMV+PS+PEEP),采用小潮气量肺通气保护策略,病情逐日好转,无多器官功能降碍发生,2月6日痊愈出院.结论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成功救治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的前提,小潮气量加最佳PEEP通气策略改善氧合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救治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收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1例,按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年第1版)进行常规呼吸循环支持、抗病毒、抗感染、抗全身炎症、镇静镇痛、重症护理、液体管理、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并在确诊为重症病例后给予血浆置换联合CRRT治疗,动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 (IL-6)等感染指标变化,以及 B型尿钠肽 (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丙转氨酶(GPT)、血清肌酐(Cr)等心、肝、肾功能变化;通过PiCCO实时监测心指数(CI)及血管外肺水指数 (ELWI),对比治疗前后的变化;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变化;动态复查床旁胸片比较治疗前后肺部渗出的吸收情况。结果 患者入院后前6 d共进行血浆置换8次,血浆共计16 000 mL,间断行CRRT治疗4次,共计36 h。经治疗后, 患者PCT、IL-6逐渐降低,BNP、cTnI、CK、CK-MB、GPT及Cr水平逐渐降低,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氧合指数明显改善,肺部渗出逐渐吸收,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早期给予血浆置换联合CRRT治疗,可有效控制炎症因子风暴,维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使患者得以成功救治。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20岁.自幼出现口唇、甲床发绀,劳力性胸闷、心悸1年.体格检查:发育稍差,皮肤黏膜中度发绀,杵状指(趾).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并可触及震颤,P2不亢进.心电图:窦性心律、右房大、心室肥大、心肌损害.胸部X线片:心脏大小、形态无异常,肺动脉段未见明显突出,主动脉结小,双肺血不多,双肺纹理清晰,其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