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并癌性空洞的肺癌患者NBCA胶铸形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是否合并空洞内感染,采用经皮-肺途径直接穿刺或空洞内置管引流后NBCA胶铸形栓塞。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改善。结论:经皮-肺途径NBCA胶铸形栓塞对合并癌性空洞的肺癌患者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手段,为肺癌的后续治疗创造了很好的治疗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放射粒子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以及对可溶性B7-H4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共6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31例.对照组应用TACE治疗,再进行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年内生存率;检测2组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血清可溶性B7-H4水平.结果 2组2年期随访显示观察组的2年期生存率为83.87%,对照组为54.8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患者血清AFP和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3+、CD4+、CD4+/CD8+、NK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周和1个月,观察组可溶性B7-H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放射粒子联合TAC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提高2年期生存率和免疫功能,降低血清AFP和CEA水平以及下调可溶性B7-H4表达.  相似文献   
3.
叶世富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447-1448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8.6周,1年生存率为43.75%(35/80)。其中,鳞癌44例,客观有效率为43.18%,疾病控制率为77.27%。腺癌36例,客观有效率为38.89%,疾病控制率为75.0%。两种不同病理类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性。白细胞下降Ⅲ~Ⅳ级发生率31.25%,居毒副反应的首位,但所有毒副反应经对症处理患者均可耐受,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增抗宁口服液防治放化疗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分两组,第一组口服增抗宁口服液与放化疗同时进行,观察能否预防放化疗的不良反应;第二组在放化疗出现不良反应后,口服增抗宁口服液,观察有无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口服增抗宁口服液后,均能不同程度的减轻或防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125I粒子植入治疗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80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植入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化疗,植入组患者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化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水平,免疫指标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植入组患者的血清MMP-2、MMP-9、CEA、AFP、CD8+、CD4+、CD4+/CD8+、IL-6、IL-17治疗前后的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入组患者的ORR为70.00%,高于对照组的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迟发性腹泻、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组患者肝区中度疼痛的发生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臼转移瘤骨水泥成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T引导技术下穿刺骨水泥成型治疗髋臼转移瘤2例,随访时间10个月,1例治疗前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后常规放、化疗。结果 2例患者均避免外科手术治疗,并达到保留患肢功能的目的。结论采用CT引导下穿刺骨水泥成型治疗髋臼转移瘤为不愿接受或不能承受外科手术的髋臼转移瘤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γ-谷氨酰转肽酶(GGT)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TACE)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66例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行TACE治疗的PHC患者的肿瘤组织,根据随访期间内复发情况分为未复发组(n=41)及复发组(n=25)。比较PHC患者行TACE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TSGF、GGT、VEGF水平变化;记录所有PHC患者在随访时间内复发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HC患者TACE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TSGF、GGT、VEGF及三者联合检测对PHC患者TACE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后TSGF、GGT、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术前甲胎蛋白>20 ng/mL、肿瘤直径>3 cm、肿瘤位置第二肝门旁及多发性肿瘤者较未复发组多,复发组TSGF、GGT、VEGF水平较未复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甲胎蛋白、TSGF、GGT、VEGF水平为影响PHC患者TACE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SGF、GGT、VEGF及三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以三者联合最高。结论 TSGF、GGT及VEGF水平为影响PHC患者TACE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三者检测可增加对PHC患者TACE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在内科治疗无效,同时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和医源性胃十二指肠动脉大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1例严重基础疾病患者,8例医源性操作后胃十二指肠动脉大出血患者采用经纤毛弹簧圈栓塞或留置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探讨栓塞和给药方法。结论危重症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介入治疗安全高效,并发症可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重度肾裂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例重度肾裂伤患者,选用以纤毛钢圈栓塞为主的材料闭塞出血动脉.结果:所有病例经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后出血完全停止,并保留了患肾的部分组织和功能,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与肾挫裂伤相同,对于肾断裂伤、肾部分碎裂伤患者,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同样是满足该类疾病治疗原则的前提下,简便、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