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aqMan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登革1、2型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特异、灵敏、快速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用于检测登革1、2型病毒核酸,并初步应用于登革热的临床标本检测。方法 根据GenBank登录的登革热毒株序列。应用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别在登革病毒1型的NS5基因和2型的C基因的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对荧光定量RT—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同时对疑似登革热病例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该方法对登革1、2型病毒的检测有高度的特异性,与登革病毒的4个血清型之间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等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的灵敏度均达0.1TCID50,可从疑似登革热病例血清标本中直接检测登革病毒核酸,从病毒核酸提取至完成检测仅需3h左右。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是一种快速检测登革1、2型病毒特异、敏感的方法,适用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人种1岁内婴儿髋关节发育情况的超声筛查指标间的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 2398个髋关节根据Graf法和Morin-Harcke法接受超声常规检查, 评估股骨头位置、骨性髋臼形态等观测指标及参数, 并进行分型分类。结果 黄种人与白种人骨性髋臼形态、α角、β角、d值、D值及FH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双侧髋关节α角和β角呈负相关(r=-0.43, P <0.001)。结论 黄种人与白种人新生儿髋关节超声筛查指标及分型分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诊断应考虑到这一情况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3.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我省感染率和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给社会与家庭均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自1990年病毒性肝炎分型报告以来,乙肝报告发病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乙肝在病毒性肝炎中所占的构成也不断上升,由于监测病例定义不统一、缺乏实验室特异性的诊断资料,严重影响乙肝分类报告的准确性。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国家乙肝监测报告系统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我省乙肝的监测工作,同时客观地评价我省乙肝的发病水平,特对2007年我省乙肝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巩固和加强浙江省的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继续保持高水平的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率和高质量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进一步提高脊灰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及时监测可能出现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或输入性脊灰野病毒,以防止其在我省的扩散,现将浙江省2000-2006年AFP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浙江省1998~2005年甲3亚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序列比较,阐明近几年NA基因的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方法对浙江省1998~2005年流感流行期间分离的甲3亚型流感代表性毒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NA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用Bio-Edit软件作分析处理。结果浙江省近几年流感流行期间分离到甲3亚型流感病毒代表株13株,其NA基因核苷酸长度均为1 338bp,由此推导的氨基酸数为446个。1998~2005年甲3亚型流感病毒在NA基因区发生可遗传的氨基酸变异达22个,其中1998~1999年、1999~2002年变异最大,均达到9个氨基酸的差异;2003年后病毒的变异趋向平稳,这与NA基因系统进化树的结果相一致。此外,近几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甲3亚型流感疫苗株与当年的流感流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在2003年后的甲3亚型流感疫苗株与当年的流感流行株之间的符合程度较好。结论近年来浙江省甲3亚型流感病毒的NA区域与血凝素区域相似,均发生了较大的抗原性漂移,提示1999~2005年发生的2次流感流行是由于当年的甲3亚型流感分离株变异影响到病毒的抗原性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适应流感疫情监测中快速诊断的需要,建立敏感特异的流感病毒多重逆转录PCR(MRTPCR)检测方法。方法对甲1型(H1N1)、甲3型(H3N2)、乙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保守区域分别设计引物进行MRTPCR。另设计了两对引物对H1N1和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NA)N1、N2作亚型判断。结果MRTPCR可特异性检测出各型流感病毒的目的片段,相互间无交叉反应。二次PCR反应后对H1N1、H3N2流感病毒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10TCID50/50μl以下,对乙型流感病毒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01TCID50/50μl以下。应用此方法也可特异性地检测出H1N1和H3N2流感病毒的NA基因。结论用MRTPCR从临床患者含漱液标本中检出相关流感病毒的灵敏度要高于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或鸡胚分离的灵敏度,达到了快速、敏感、正确检测流感病毒及其亚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 of norovirus in 3 outbreaks of gastroenteritis in Zhejiang province. Methods During January 2008 and December 2009, fecal specimens of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3 outbreaks of acute viral gastroenteritis. Noroviruses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RT-PCR. Part of the positive sampl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etected by RT-PCR. PCR products were sequenced. Sequence analysis was undertaken based on partial sequence of 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and capsid protein gene. Some positive samples were amplified by 3' 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3' ends), 3200 bp in length. The exact whole ORF2, ORF3 and 3' untranslation regions(UTR)gene of norovims were identified. Results There were in total 3 outbreaks of viral gastroenteritis caused by norovirus being reported. A total of 62 stools were obtained from cases with acute gastroentefitis. Noroviruses were detected in 41 cases including 27 strains of genogroup Ⅰ norovirus and 9 strains of genogroup Ⅱ norovirus, 5 strains of genogroup Ⅰ + Ⅱ norovirus. Four genotypes including G Ⅰ .8, G Ⅱ .b, G Ⅰ .2/0 Ⅰ .6 recombination together with co-infection of G Ⅰ .8 and G Ⅱ .b were detected. Conclusion Norovirus was confirmed as the major cause of outbreaks of viral gastroenteriti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multiple genotype of noroviru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outbreaks. It was the first time to have found a recombinant of G Ⅰ .6 capsid and G Ⅰ .2 polymerase norovims as well as the co-infection of G Ⅰ .8 and G Ⅱ .b norovirus in the same sample.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SAPS冠状病毒基因型及相关特征。方法 对杭州市首例SAPS病人分离的SAPS冠状病毒ZJ01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在GenBank数据库登录。记录号:AY297028,版本号:gi:30910859。整个全基因组由29715bp组成。使用GeaBank数据库中最新登陆的SARS病毒的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突变点分析和多态性分析、特殊片段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发现在ZJ0l株的9391、17555、21712、22213和27819位点,分别是T、T、G、T和T核苷酸碱基,和CenBank数据库中的其他SARS冠状病毒株比较,除第l、2、4和5突变位点(C:G:C:C/T1 T1 T2 T)之外,发现在21712位点(第3个)A/G突变也参于这一遗传标识。因此我们提出5个突位点将17株病毒分为两种基因型的新概念,即C:G:A:C:C与T:T:G:T:T两型,简称C型和T型。ZJ01病毒株属于T基因型.在中国大陆内地是首次发现和发表。突起蛋白基因片断的进化树分析,广州的GZ01 C基因型株进化距离和其他病毒株相差甚远;比较而言,和C基因型BJ0l、CUHK-Wl病毒株较为接近,其次是T基因型的Fl和F2组。5个突变位点(C:G:A:C:C/T:T:G:T:T)的两个发生在编码突起蛋白(S)的基因中,分别是A/G和C/T突变,由此引起的突起蛋白(S)氨基酸变化是Asp/Gly(天门冬氨酸/甘氨酸)和Thr/Ile(苏氨酸/异亮氨酸)。结论 这些基因型特征和变异是否会引起生物学及临床症状的差异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以特异性荧光探针为特点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麻疹病毒的核酸进行检测.方法对设计的引物与探针进行了筛选与条件优化,克服了常规RT-PCR定性检测的不足.结果具有对麻疹病毒检测的高度特异性与准确性,检测的敏感度可达0.1 TCID50,从病毒核酸提取至检测完成仅需3个多小时,操作简便,而且大大减少了常规PCR扩增产物的污染机会.结论采用该方法对麻疹病毒与相关的临床样本进行了检测,均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为麻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SARS病毒分离与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从浙江省首发的3例临床诊断SARS患者样本中分离SAPS病毒,并进行病毒核酸、免疫学检测和形态学观察。方法 采集3例SARS患者发病期的含漱液,接种Veto、Veto-E6、RD、Hep-2、MK单层细胞,观察细胞病变、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和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抗原阳性的培养物作电镜形态学观察。结果 从3例患者的2份含漱液中分离到2株SAPS病毒,并发现Vero和RD两种细胞对SARS病毒敏感。在接种病毒后的3天左右可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两株病毒已在Vero和RD细胞上传代5代;在电镜下观察到SAPS病毒颗粒。结论 分离的2株病毒确定为SARS冠状病毒。并能在Veto细胞上稳定传代;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可用于SAPS实验室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