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运输振动对悬浮红细胞质量影响的模型及开发血液质量可视监测系统。方法选取采集后储存7 d的悬浮红细胞(2 U/袋) 7袋,使用电磁振动实验系统组合轮式车振动环境,模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振动方向选择垂直方向,累积振动6 h。分别在振动前、振动20—360 min共取样13次(180 min及以前每隔20 min取样1次、以后为每隔60 min取样1次),检测血常规、Hb,计算FHb、溶血率,分析比较振动前、振动不同时间各指标的变化。利用振动监测仪监测不同振动时间的振动情况,通过加速度均方根计算振动能量,最终通过不同振动时间的振动能量和FHb浓度,建立振动对悬浮红细胞质量影响的模型曲线。利用传感技术设计血液质量监测系统,包括无线温湿度、加速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分析血液运输过程中的温湿度及振动情况。根据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建立血液振动能量关联模型,进一步实时处理并在无线终端上可视化实时显示血液质量。结果悬浮红细胞FHb(g/L)/溶血率(%):模拟运输振动前与振动20、80、240 min时,分别为0.11/0.02 vs 0.35/0.07 vs 1.39/0.28 vs 4.35/0.86(P0.05)。无线温湿度、加速度传感器可实时采集运输过程中的血液温湿度及振动情况,无线终端可实时显示血液质量。结论建立了能够反映不同振动时间及其对应振动能量和悬浮红细胞质量(FHb)的关系曲线模型,开发出运输过程中血液质量可视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检测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诊断及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MPO水平,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随访90d、180dACS患者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外周血MPO水平高于SAP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患者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随着MPO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结论外周血MPO水平的升高均可提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检测外周血MPO水平对UAP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118例麻疹病人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青岛市麻疹流行的现状,我们对3所综合性医院门诊的急性出疹性病人进行了麻疹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了118例病人,其中男性64例,女性54例,年龄在5月龄~30岁。采集所有病人的静脉血,分离血清,置-20℃保存备检。血清学检测试剂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诊断中心提供,采用捕获ELISA法检测麻疹和风疹特异性IgM抗体,≥2.1判为阳性。结果显示,麻疹IgM阳性32例,按GB15983-1995诊断标准,23例为麻疹确诊病例,6例为混合感染病例,3例为麻疹疫苗(MV)接种偶合病例。4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振装置对运输悬浮红细胞的减振效果。方法使用电磁振动实验系统,选择组合轮式车振动环境,利用振动监测仪,选用能反映振动强度的加速度均方根值来计算减振效率。选取采集后储存7 d的悬浮红细胞(2 U) 20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袋,2组悬浮红细胞均放于制式血箱内,并将实验组放于减振装置上。2组均使用电磁振动实验系统,选择组合轮式车振动环境,模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振动方向为水平、纵向、垂直3方向,每个方向振动1 h,累积振动3 h。分别在振动前、累计振动3 h后留取血样,检测FHb浓度、溶血率、LDH、K~+浓度,分析比较振动前、振动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减振效率(75.51%)明显高于对照组(25.42%);2组悬浮红细胞振动后FHb浓度、溶血率、LDH、K~+含量较振动前显著升高(P0.05);振动后实验组FHb浓度、溶血率、LDH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K~+含量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减振装置对血液运输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模拟极端路况下运输悬浮红细胞,研究不同时长振动对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电磁振动实验系统模拟极端陆地运输条件下的振动,选择组合轮式车振动环境,水平、纵向、垂直3方向振动,将悬浮红细胞累计振动6 h。分别在振动前、累计振动3 h、4. 5 h、6 h后留取血样,检测游离血红蛋白(FHb)、乳酸脱氢酶(LDH)、钾离子(K~+)、溶血率,分析比较振动前后及不同振动暴露时间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悬浮红细胞FHb含量在振动3 h、4. 5 h、6 h分别为1. 30±0. 42 g/L、1. 66±0. 46 g/L和2. 14±0. 54 g/L与振动前(0. 28±0. 06 g/L)相比有显著差异(P0. 05);振动后溶血率较振动前明显增高,振动3 h、4. 5 h、6 h分别为0. 25%±0. 07%、0. 36%±0. 07%和0. 45%±0. 11%,与振动前(0. 04%±0. 02%)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5;振动后LDH较振动前明显增高,振动3h、4. 5 h、6 h分别为(507. 20±134. 70) U/L、(679. 40±151. 10) U/L和(838. 50±169. 90) U/L与振动前[(69. 4±27. 9) U/L)比较有显著差别,P0. 05;振动3 h、4. 5 h、6 h K~+浓度分别为(9. 6±0. 72) mmol/L、(10. 2±0. 84) mmol/L和(10. 6±0. 84) mmol/L均高于振动前K~+浓度[(6. 9±0. 56) mmol/L],P0. 05,振动4. 5 h及振动6 h后的K~+较振动3 h后增高(P0. 05),但振动6 h后与振动4. 5 h后的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剧烈的陆地运输振动可导致悬浮红细胞FHb、溶血率、LDH及K~+含量的改变,导致红细胞振动损伤,且FHb、溶血率及LDH随着振动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影响悬浮红细胞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发现的抑癌基因SRY盒包含基因30(SOX30)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甲基化变化。方法: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HCT8、HCT116和SW480)中SOX30 mRNA的表达,利用去甲基化药物5-Aza-CdR处理结直肠癌细胞株72 h后检测SOX30基因高甲基化与其表达调控的关系。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3株结直肠癌细胞株及54例结直肠肿瘤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SOX30基因的甲基化发生情况,通过硫化测序PCR(BSP)验证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SOX30基因的甲基化改变,并对甲基化情况与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OX30 mRNA在上述3株结直肠癌细胞株中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且均发生明显高甲基化;去甲基化药物处理上述3株细胞株后,SOX30 mRNA的表达明显得到恢复。SOX30基因在大部分结直肠癌组织中均呈现高甲基化状态,甲基化发生率为79.6%(43/54);而在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甲基化检出率较低,仅为20%(2/10)。对结直肠癌患者中SOX30基因甲基化与其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SOX30基因高甲基化与患者的肿瘤病理分型显著相关(P=0.04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与否、TNM分期和Ducks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SOX30基因在结直肠癌中发生明显高甲基化修饰改变,其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而且其甲基化修饰率与患者肿瘤病理分型相关,提示SOX30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输血医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在临床医学中如何设置临床输血医师的工作范围和责任,对推动输血医学的发展,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医疗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创新型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2020年1-6月入院需行PABD的患者实施传统PABD模式,2020年7-12月入院需行PABD的患者实施创新型PABD模式.传统PABD模式由临床科室医师对拟用血患者进行评估、开具用血申请,输血科执行采血、发血工作;创新型PABD模式由临床科室医师对拟用血患者进行评估、开具用血申请,由输血科参与审核、评估、采集和监控,实现全程参与和输血过程管理,将被动型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主动型.比较两种模式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2020年1-6月,该院手术患者2302例,备血患者583例,成功实施传统PABD模式的患者16例;2020年7-12月,该院手术患者6032例,备血患者1446例,成功实施创新型PABD模式的患者113例.手术患者传统PABD模式的实施率(0.70%)低于创新型PABD模式的实施率(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8,P<0.05).结论 采用创新型PABD模式能发挥输血科医师的专业能力,促进PABD在临床的有效实施,保障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输过程的振动对悬浮红细胞储存不同时间的游离血红蛋白(FHb)浓度、溶血率、乳酸脱氢酶(LDH)、钾离子(K~+)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采集后储存7 d的悬浮红细胞(2 U)20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袋,对照组常规保存,实验组使用电磁振动实验系统,组合轮式车振动环境,模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振动方向(水平、纵向、垂直3方向),每个方向振动1 h。分别在振动前、累计振动3 h后,及继续储存至d14、21、28、35留取血样,检测FHb浓度、溶血率、LDH、K~+浓度,分析比较振动前、振动后及不同储存时间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悬浮红细胞在振动后FHb浓度、溶血率、LDH、K~+含量较振动前显著升高(P0.05),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实验组FHb浓度、溶血率、LDH、K~+含量逐渐增加,且d14、21、28、35,实验组FHb浓度、溶血率、LD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K~+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储存至d14与d7 FHb浓度、溶血率的增加值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储存至d21、28、35 FHb浓度、溶血率的增加值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储存至d14、21、28、35 LDH、K~+含量增加值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振动导致悬浮红细胞不同储存时间FHb浓度、溶血率、LDH、K~+含量增加,且储存至d14 FHb浓度、溶血率增加值显著增加,储存至d21、28和35时FHb浓度、溶血率增加值无明显变化,不同储存时间LDH、K~+含量的增加值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在检测颈动脉病变与冠心病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49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所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将其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即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AASI、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MT厚度、AASI、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冠心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颈部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病变与冠心病发病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早期常规检测颈动脉IMT、AASI、颈动脉斑块积分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心脏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