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梅云娟  史厚霞 《中外医疗》2013,32(4):25-25,27
目的探讨改进型新生儿卡介苗注射法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1000例符合接种条件的新生儿,按床位主任负责分为两组,观察组502例,采用改进注射法;对照组498例,采用传统注射法。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丘达标率、身体稳定性、拔针后菌液外溢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496例(98.8%)、皮丘达标489例(97.4%)、身体稳定480例((95.6%)、拔针后菌液外溢11例(2.19%);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428例(85.9%)、皮丘达标420(84.3%)、身体稳定400例(80.3%)、拔针后菌液外溢58例(1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型卡介苗注射法优于传统型,接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存活率逐渐增加。但由于其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喂养不耐受以及各种严重并发症,需要较长时间输入高渗透压的静脉营养液和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安全、耐高渗、留置时间长的特点,保证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静脉营养和给药。PICC置入首选肘部静脉,但临床上发现部分患儿肘部静脉不易置管,而颞浅静脉却清晰可见。经颞浅静脉穿刺置管,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颞浅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将7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经颞浅静脉留置PICC导管,对照组40例经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儿导管的留置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97.4%,对照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7.7%,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穿刺部位出血量、导管异位率、导管使用时间、液体外渗和导管相关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PICC置管评估时颞浅静脉应作为备选静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救护成功的体会。方法:通过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ELBWI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给予有效的护理可积极地预防感染及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结果:27例ELBWI患儿治愈12例,好转5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6例,治愈率44.44%。结论:加强产、儿科合作,规范的NICU护理管理能有效的提高ELBWI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存活率逐渐增加.但由于其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喂养不耐受以及各种严重并发症,需要较长时间输入高渗透压的静脉营养液和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安全、耐高渗、留置时间长的特点,保证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静脉营养和给药[1].PICC置入首选肘部静脉[2],但临床上发现部分患儿肘部静脉不易置管,而颞浅静脉却清晰可见.经颞浅静脉穿刺置管,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原体性肺炎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在本院儿科病房住院的80例小儿支原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护士运用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患儿进行护理和指导,对照组护士则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观察组患儿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后,其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缓解,在体温消退时间、咳嗽好转时间、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原体性肺炎感染中应用能有效减少肺炎并发症,改善患儿不适症状,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