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氧化抗氧化系统的调控及第二线粒体源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激活物(Smac)表达的影响.方法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10只)和MT干预组(MT组,10只),并以正常组(NC组,9只)作对照.干预8周后,检测大鼠心肝肾损伤相关指标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观察心、肝、肾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清及心、肝、肾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免疫组化法分析心、肝、肾中Smac蛋白的表达.结果 MT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肝肾损伤相关指标的水平及大鼠组织病理形态,明显降低血清及各组织中MDA的含量,增强SOD的活性,下调Smac的表达.结论 MT可能通过调节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下调Smac的表达,发挥对糖尿病大鼠心脏、肝脏、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遇到许多因静脉点滴和其它因素而致发的急性静脉炎患者,经采用维生素B12穴位注射均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3例中,男9例,女14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6岁;病程最短3d,最长9d;上臂静脉炎18例,腹壁...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共观察了92例2型糖尿病合并有血脂异常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使用泰白及其他降糖药物,对照组使用除双胍类以外的降糖药物.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HbA1C均有明显下降,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性.实验组服用泰白(1.0g/d)10周后,TG从3.15±0.60mmol/L下降到2.08±0.33mmol/L(P<0.01),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结论泰白除了能使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以外还能改善血脂异常,特别是使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爆发性1型糖尿病起病急,血淀粉酶多数升高。本研究以爆发性1型糖尿病血淀粉酶升高和普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淀粉酶升高比较,主要是明确血淀粉酶升高在爆发性1型糖尿病发病中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爆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以普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对照组,两组血淀粉酶之间行t检验,说明二者差异,以P<0.05说明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二者无显著差异。结果爆发性1型糖尿病糖尿病血淀粉酶升高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淀粉酶升高检验,P>0.05,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爆发性1型糖尿病病毒对胰腺外分泌腺破坏是偶发事件,并不具有普遍性,血淀粉酶升高主要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两种胰岛素降糖治疗方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时间、临床缓解率、低血糖发生率研究,指导新诊断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13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胰岛素泵( CSII)强化治疗14天,患者入组时开始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治疗,总时间达到3月。另一组入组时饮食控制、运动基础上以门冬胰岛素30多次胰岛素注射( MDI)强化治疗,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剂量。治疗2月后停用胰岛素,仅行饮食控制、运动治疗,总时间为3个月。分别统计两组血糖达标时间、临床缓解率、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胰岛素泵(CSII)治疗组平均血糖达标时间3.5天,胰岛素注射(MDI)组血糖达标时间7.8天,两组比较进行u检验,P<0.01,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MDI组强化治疗组和(CSII)强化治疗组临床糖尿病缓解率分别为54%、58%,两组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统计( CSII)强化治疗组、MDI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11%,两组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两种治疗方案均有较高临床缓解率,两组治疗方案临床缓解率无明显差异。但胰岛素泵降糖更快,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两组间有显著差异。胰岛素泵治疗组更加安全达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120例T2DM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其中将120例T2DM患者按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微血管病变组(50例)和无微血管病变组(70例),分别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分析。结果 120例T2DM患者的FIB、D-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微血管病变组FIB、D-D水平均高于T2DM无微血管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FIB、D-D呈正相关,组间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能存在凝血与纤溶平衡失调,通过对血浆D-D和FIB的检测,希望能及时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时血小板4项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Coulter公司GENS system2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55例脑梗死患者和50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的检测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急性期时患者PLT、PCT明显减少(P<0.05),MPV、PDW明显增加(P<0.01).结论:动态观察血小板4项参数对脑梗死的诊断和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尿酸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本院已确诊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尿酸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并同时收集24h尿液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测定,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组分三组:B组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20μg/min);C组为微量蛋白尿组(UAER 20~200g/min);D组为临床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另选我院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A组正常对照组.结果 在B组和C组及D组中血尿酸、血清CRP含量高于A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尿中mALB/Cr虽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及D组尿中mALB/Cr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中mALB/Cr水平在糖尿病肾功能早期损伤中变化较明显.血尿酸水平对于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很重要;CRP参与炎症过程与糖尿病肾病的致病,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肌酐清除率的关系。方法收集5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晨尿,测定即时尿标本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同时测定血肌酐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在550例患者中Ccr〈60ml/min者106例,ACR增高者130例,约20%的患者ACR与Ccr不一致,且偏差较大,两者相关系数|r|为0.54,呈非高度相关。结论在筛查糖尿病肾病时既要测定尿白蛋白量,同时还应该计算肌酐清除率。  相似文献   
10.
匹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炎症标志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胰岛素增敏剂-匹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中的抗炎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成人20例(对照组),2型糖尿病35例(糖尿病组),测定两组人群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计数(WBC),观察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糖尿病组使用匹格列酮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组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经匹格列酮治疗后CRP、TNF-α、WBC水平下降明显(P<0.01),且该作用与血糖下降程度无关。结论 匹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抗炎作用不依赖于血糖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