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MDM2基因对白血病细胞的影响,探讨MDM2基因在白血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用pSilencer4.1-CMV neo构建MDM2 shRNA表达载体pMDM2-shRNA,采用脂质体将载体导入K562细胞,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shRNA细胞,然后用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率,用多重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转染pMDM2-shRNA的细胞MDM2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均下降>70%,细胞增殖减慢,G1-S期阻滞,细胞凋亡增加.伴随MDM2基因表达下调,多种基因表达出现较明显改变,包括P21表达增加,E2F1和P65表达下降.[结论]MDM2基因表达下降后,可导致细胞增殖减慢和细胞凋亡;结果表明MDM2对多种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提示MDM2有可能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RNA 干扰下调Burkitt淋巴瘤Daudi细胞系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对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survivin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 脂质体介导转染Daudi细胞。多重RT-PCR 检测 survivin mRNA 表达;Western blotting 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干扰前后细胞凋亡率;MTT 法检测干扰前后细胞对化疗药物阿霉素(adriamycin,ADR)敏感性变化。结果:与无功能control-shRNA处理组和PBS处理组比较,转染survivin-shRNA 细胞的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率显著降低,抑制率分别为62.32% 和61.88% (P<0.05);FCM结果示转染组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 AI) 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 MTT结果显示,转染组细胞的阿霉素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25±0.43) μmol/L,显著低于无功能control-shRNA处理组(0.87±0.21) μmol/L和PBS处理组(0.91±0.36) μmol/L,P<0.05;相同剂量ADR对转染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PBS组和control组。结论: 发夹RNA干扰survivin基因可显著提高Daudi细胞凋亡率和对化疗药物阿霉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病理学特点及其免疫表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子宫IVL肿瘤细胞vimentin、desmin、SMA、CD10、CD34、ER和PR的表达情况.结果 6例患者术前均诊断为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未曾怀疑为IVL;3例行全子宫切除术,3例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其中1例术中见灰白色条索样肿物蔓延致右侧宫角和宫旁组织静脉内;病理检查发现6例标本除合并血管外子宫平滑肌瘤外,子宫肌壁间大小不一的静脉内见平滑肌细胞构成的瘤栓.6例患者经随访6~51个月未见复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VL瘤细胞vimentin、desmin和SMA(+),CD10和CD34(-);其中5例肿瘤细胞ER和PR呈强(+),1例呈(+).结论 IVL是组织学表现为良性却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生长方式的一类罕见肿瘤,有远期复发的倾向.IVL肿瘤细胞存在雌、孕激素高表达特性,提示卵巢去势治疗或术前、术后应用雌激素拮抗剂可能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卡介苗 (BCG)多克隆抗体对麻风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经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确诊的麻风病患者 5 0例 ,可疑组 2 4例 ,治愈复查组 4 9例 ,对照组 2 1例 ,采用BCG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各组中的BCG抗原 ;同时应用抗酸染色对确诊组进行麻风病原菌检查 ,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越性。结果 BCG阳性检出率确诊组 80 % (4 0 5 0 ) ,可疑组 5 4 2 % (13 2 4 ) ,治愈复查组 16 3% (8 4 9) ,对照组 9 5 % (2 2 1)。确诊组中的抗酸染色阳性病例数为 36例 ,阳性率为 72 %。另外 ,分析了确诊组中 以上的阳性检出率 ,BCG多克隆抗体检测法为 6 4 % (32 5 0 ) ,抗酸染色检测法为 4 8% (2 4 5 0 )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BCG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优于抗酸染色 ,可用于对麻风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是一项操作简单 ,敏感性较高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侧脑室临界增宽的临床预后与遗传咨询.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妊娠期超声诊断的胎儿侧脑室宽为10~12mm的病例,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分析,部分病例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所有病例进行产后随访.结果 98例侧脑室增宽病例中,孤立的侧脑室临界增宽为70例(71.4%),合并其它胎儿异常者28例(28.6%);其中82例(83.7%)进行了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正常占95.1%(78/82),异常者占4.9%(4/82);核磁共振检查22例,16例正常,6例异常.83例(84.7%)正常分娩,其中79例(95.2%)随访完全正常.在孤立的侧脑室增宽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结构异常的两组病例中,胎儿染色体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P=0.047<0.05),核磁共振成像结果和随访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793>0.05;(χ2=2.11,P=0.142>0.05).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不仅能够敏感地检出轻度侧脑室增宽的胎儿,而且能够发现多种颅内外合并畸形,核磁共振将可以辅助确定恰当的诊疗措施和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7.
BCG多克隆抗体在结核性病变组织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用卡介苗 (BCG)多克隆抗体检测结核性病变组织中BCG抗原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各种组织不同类型的结核性病变组织标本 175例 ,非结核性病变组织标本 5 4例 ,采用BCG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检测组织中BCG抗原 ,同时与细菌学的抗酸染色作比较。结果 结核组对BCG呈阳性反应者 135例 ,占 77 12 %。阳性染色在朗汉斯巨细胞、上皮样细胞的胞质及干酪样坏死组织呈鲜红色颗粒 ;而抗酸染色阳性仅有 11例。占 6 2 9%。结核病的基本病理类型对BCG反应的阳性率分别是渗出为主型 >坏死为主型 >增殖为主型。结论 采用BCG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标记对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抗酸染色 ,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印迹基因p57~(kip2)蛋白在水泡状胎块诊断和分型中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57kip2蛋白表达在水泡状胎块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7kip2蛋白30例在完全性水泡状胎块(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s,CHMs)、25例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PHMs)和20例水泡状流产(hydropic abortions,HAs)三组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正常成熟胎盘(normal mature placentas,NMPs)为正常对照.结果 p57kip2蛋白在10例NMPs、20例HAs组织中的细胞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和绒毛外滋养细胞团核表达阳性,合体滋养层细胞不表达;CHMs的绒毛间质细胞和细胞滋养层细胞p57kip2蛋白不表达,阳性表达仅见于绒毛外散在滋养细胞团中;25例CHMs的绒毛间质细胞和细胞滋养层细胞p57kip2均表达阳性.结论 p57kip2蛋白在CHMs和PHMs的表达和分布有明显差异,可作为胎块分型诊断的客观辅助指标,值得在国内妇产科病理诊断常规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细胞自噬基因Beclin-1、凋亡基因Bax、Bcl-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子宫腺肌病、4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自噬基因Beclin-1、凋亡基因Bax、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腺肌病中异位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样腺癌中Beclin-1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Bec—lin-1表达随着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而下调(P〈0.05)。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ax微弱表达,Bcl-2未见表达,两者在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Bax蛋白表达随腺肌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Bcl-2的表达则相反(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类似,其发生、发展中自噬基因Beclin-1、凋亡基因Bax、Bcl-2起到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10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5年内经病理学检查最终确诊的10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中,8例在常规产前检查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2例在产后胎盘病检时发现;均为单胎妊娠。6例肿瘤体积较大者中,2例出现妊娠高血压症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2例出现羊水过少,2例出现羊水过多;其中胎盘绒毛膜血管瘤体积最大者孕30周时发展为重度妊高症并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4例肿瘤体积较小者未见伴发妊娠合并症及胎儿宫内发育异常等改变。病理检查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由大量毛细血管样的血管腔隙和中等量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其中2例肿瘤表面覆盖增生的滋养细胞,为2~3层,伴轻度异型性。结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肿瘤大小,肿瘤占位越大并发症越严重,围产儿结局则越不良。胎盘绒毛膜血管瘤伴不同程度滋养细胞增生并不罕见,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待于长期随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