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中青年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4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年龄18~60岁,根据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完全恢复组(63例)和非完全恢复组(2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动眼神经麻痹类型(OR: 0.144,95% CI:0.030~0.688,P=0.015)、治疗方式(OR: 7.622,95% CI:1.823~31.870,P =0.005)和治疗前动眼神经麻痹持续时间(OR: 0.848,95% CI:0.783~0.919,P =0.000)是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中青年患者中,开颅夹闭比介入栓塞更有利于动眼神经麻痹的完全恢复。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的类型也与神经功能的完全恢复相关,而完全恢复的最佳预测因素是治疗前症状的持续时间。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5): 13-17]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一种识别B细胞系白血病相关抗原的鼠单克隆抗体ZCH-42E8(IgG1),免疫印迹试验示其所识别的抗原分子量为245kd。经多种细胞系、正常外周血细胞成分、骨髓单个核细胞、胚胎肝、脾、胸腺和138例急、慢性白血病细胞的鉴定结果表明,2E8为B细胞系特异性单抗,其反应谱与CD19类似,但其尚能识别早至18周龄的胚胎脾(B)细胞,阳性率为31.9%(CD19为0%)。作者认为:2E8是一种能用于分化早期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诊断和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AUL)鉴别诊断的B细胞系特异性单抗。  相似文献   
3.
Treatmentof75CaseswithInfantileCerebralPalsybyAcupunctureplusAcupressureandBody-FunctionTrainingZhouXue-juan(周雪娟),ChenTong(陈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镜像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指标以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39对破裂的 镜像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将以下参数纳入条件Logistic回归:动脉瘤高度、宽度、颈宽、尺寸比、纵横 比、宽/颈比、高/宽比、颈内动脉直径、是否有子瘤及动脉瘤高度>宽度。将单因素分析中与破裂有显著相关 (P<0.05)的参数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在本中心的 434 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中使用受试者特征曲线 (ROC)和曲线下面积(AUC)检验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动脉瘤有子瘤(OR=8.852, P=0.024)、动脉瘤高度>宽度(OR=18.250,P=0.011)和动脉瘤宽度(OR=1.645,P=0.024)是后交通动脉瘤破裂 的独立危险因素,其AUC值分别为0.737、0.761及0.686。结论:动脉瘤宽度、动脉瘤高度>宽度和有子瘤可 能是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子瘤形成是评估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的最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替罗非班治疗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围手术期支架内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行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发生支架内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应用替罗非班对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血栓的治疗效果,包括血栓是否溶...  相似文献   
6.
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后循环缺血的原因之一,其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在各种类型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中,以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难度最大。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开颅手术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内科保守治疗。该文就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例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未破裂2例;栓塞治疗4例,夹闭4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6例可正常工作生活,2例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2例,1分2例,0分4例;8例DSA或CTA复查均未见复发。结论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破裂可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栓塞治疗及显微夹闭术均是可行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偶发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效果及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手术治疗的75例成人大脑半球偶发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中,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手术49例(无症状组),出现症状之后手术26例(症状组)。肿瘤全切除59例(78.7%),次全切除13例(17.3%),部分切除3例(4%);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44例(58.7%),少突胶质细胞瘤31例(41.3%)。症状组术后功能障碍发生率(11.5%,2/26)明显高于无症状组(0%;P<0.05)。59例(无症状组33例,症状组26例)术前接受MRI随访12~60个月,平均(30±10)个月;其中症状组术前随访18~60个月,平均(35±10)个月;无症状组术前随访12~38个月,平均(25±7)个月。59例肿瘤生长速率1~5 mm/年,平均(2.7±0.9)mm/年;无症状组生长速率1~5 mm/年,平均(2.9±0.9)mm/年;症状组生长速率1~4 mm/年,平均(2.5±0.7)mm/年;两组肿瘤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别(P>0.05)。多因素Co...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泛素类修饰蛋白(SUMO)特异性蛋白酶3(SENP3)在创伤性脑损伤(TBI)脑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ICR小鼠8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TBI后3 h、6 h、12 h、24 h、3 d、5 d共7组(每组12只)。通过自由落体法制作小鼠TBI模型,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TBI后脑组织中SENP3及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BI后脑组织中SENP3的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ENP3及Caspase-3蛋白水平在TBI后6 h开始升高,24 h达到高峰。RT-PCR结果显示伤灶周围脑组织中的SENP3的mRNA水平在TBI后逐渐升高,并在12 h达到高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SENP3在细胞核及胞浆内均有表达,但主要位于核内。与假手术组相比,TBI组的脑组织中SENP3阳性细胞的核明显增大、固缩,细胞排列紊乱。结论 SENP3可能参与了TBI后的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在大鼠脑组织中白介素33(IL-33)的变化情况并探讨IL-3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可能作用。方法 SD大鼠被随机分为空白组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 h、6 h、12 h、24 h、2 d、3 d组共7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采用视交叉前池注血模型,并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测定IL-33的表达,用RT-PCR检测IL-33和IL-1βmRNA的水平变化。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引起IL-33表达的升高,同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IL-33和IL-1β的mRNA变化水平有正相关。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提高IL-33的表达;IL-33有可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