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颅内肿瘤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70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干预组人院后即进行术前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在术前1d进行常规访视,分别于人院后次日及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比较干预前后的焦虑水平。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HAMD总分[(17.37±2.51)分]与干预前[(36.28±4.21)分]及对照组[(37.73±4.17)分]相比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AS总分[(31.25±3.13)分]与干预前[(45.53±3.76)分]及对照组[(44.82±3.48)分]相比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前焦虑状况,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经确诊的8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均放置鼻胃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EN)治疗,观察患者的适应情况、肛门排气;前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状况的变化,做好肠内营养的护理.结果:本组病例淋巴细胞计数和前白蛋白术后较术前有显著改变,显示术后早期EN可提高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功能;所有患者胃肠功能均恢复,无再次手术,无相关并发症.结论:腹部术后胃瘫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可以缩短胃瘫的病程,采用鼻胃肠营养管泵入肠内营养的方法即符合生理,经济、安全、方便,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实施“鲶鱼效应”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神经内科4个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鲶鱼效应”管理,对各病区的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病房管理、病人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鲶鱼效应”管理的两个病区各方面的护理质量较实施前均有明显提高,且在危重病人护理、护理安全、病人满意度等方面优于传统护理管理法。[结论]‘.鲶鱼效应”管理方法可显著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且优于传统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艳芳  王莉  卫慧敏 《护理研究》2012,26(19):1793-1794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实施"鲶鱼效应"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神经内科4个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鲶鱼效应"管理,对各病区的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病房管理、病人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鲶鱼效应"管理的两个病区各方面的护理质量较实施前均有明显提高,且在危重病人护理、护理安全、病人满意度等方面优于传统护理管理法。[结论]"鲶鱼效应"管理方法可显著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且优于传统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蔚  卫慧敏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624-1625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早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DM)患者定量感觉的影响.[方法]将69例定量感觉检查异常的DM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用中药方外治加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强化专科护理干预,共24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6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定量感觉检查明显转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DPN早期预防和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病损.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以上腹饱胀、早饱、恶心呕吐、厌食等为主要症状,常导致血糖难以控制、餐后低血糖危险增加、口服药物吸收变化及预后不良“’。笔者采用莫沙必利联合通腑排气合剂治疗DGP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项社会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发展,"看病贵、看病难"现象仍然存在,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表现得相当突出。因此,加强对医疗体制改革的分析研究,对于实现医疗服务领域健康有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需求,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卒中的特殊亚型,占所有脑卒中的0.5%~1%,好发于青壮年和女性。其病理机制复杂,诊断困难,漏诊及误诊率高,重症病死率高达30%,是神经科的疑难病。除血栓形成外,还伴有不同的CVST相关实质损伤,包括水肿、缺血性卒中和脑内出血。为了进一步探索CVST的病理演变规律及分子病理特征,需要建立适宜的CVST动物模型,以研究CVST血栓形成、脑组织损伤等分子病理机制以及相关防治方案。本篇综述主要概述了现有的CVST实验动物模型,重点分析了每一种模型的优势、局限性和当前相关研究的应用,以期为CVST的基础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