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克罗恩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医学应对问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44例克罗恩病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克罗恩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克罗恩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8.27±6.52)分;手术次数、疾病活动度以及医学应对方式(面对、回避、屈服)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克罗恩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偏高,医护人员需关注手术次数多、病情较复杂且不能正确面对疾病的患者,给予患者更多的信息及心理支持,鼓励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对患者的影响,从而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再评价对ICU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及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胃残留量监测及合理的阈值设置进行探讨,为护理人员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4月,检索ICU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留量监测的相关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采用AMSTAR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7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质量整体不高。是否监测胃残留量对于ICU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ICU住院时间及ICU患者死亡率等并无影响;不常规监测胃残留量,患者的喂养不耐受及肠内营养中断减少;高胃残留量阈值(胃残留量阈值≥250 mL与胃残留量阈值<250 mL比较)可以明显增加肠内营养摄入量。结论 纳入研究的整体质量不高,结局指标的证据以低质量为主,ICU行肠内营养支持监测胃残留量的必要性不大,但合理的胃残留量阈值设置会使患者获益。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限制,尚需更高质量的研究证实该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系统分析炎症性肠病病人的患病体验。[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纳入炎症性肠病病人患病体验相关的质性研究,在进行质量评价之后进行整合与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相关文献,将研究结果重新归纳分类,得出7个主题:对炎症性肠病的认识、沉重的心理压力、与疾病周旋、自我概念的改变、应对炎症性肠病的方式、自我调整与寻求帮助、信息支持与情感支持。[结论]炎症性肠病病人的患病体验较为复杂,沉重的心理压力和需要支持是较为显著的体验,个体化的心理干预、专业的疾病信息支持和良好的社会支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整体把握近十年国内外炎症性肠病护理研究的热点及前沿,为我国的炎症性肠病护理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与CNKI数据库2008~2017年国内外炎症性肠病护理研究相关文献,借助Cite Space(5.0.R1 SE)软件进行图谱绘制。结果近十年国外炎症性肠病护理相关研究逐年增加,研究热点为疾病管理、循证护理、延续护理等,且机构间、作者间联系较为紧密;而我国研究增幅平缓,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在院患者的疾病护理及护理干预,中医中药的运用体现出我国在炎症性肠病治疗和护理上的独特之处,但是各高产机构和作者分布相对分散且存在较少合作关系。结论与国外相比,国内炎症性肠病护理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国内研究的深度及广度仍需进一步拓展,亟需加强跨机构、跨地区的多元化科研合作,紧跟国际炎症性肠病护理研究的热点及前沿,并结合国内患者的特点,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炎症性肠病护理及管理体系,以期促进中国炎症性肠病护理领域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总结1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肠部分切除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救治成功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入院时重视血栓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溶栓治疗时严密观察病情,警惕出血;对急性肺栓塞先兆症状提高警惕,及时报告,严密观察;肺栓塞溶栓期间,警惕二次栓塞和出血;再次手术后,及时排查血栓风险,做好术后康复护理,防止病情复发。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本例患者治愈出院。出院前未见血栓形成,肠道缺血症状明显改善,已行全肠内营养支持,无腹痛、腹胀等不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以医院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并进行实践,为更好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起到推动作用。 方法 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平台,组建上门服务护理团队,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方式,为高龄或失能老年人、疾病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结果 2020年5月-202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为84例患者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112次,患者满意度为100%。 结论 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可以解决行动不便人群的护理问题,满足患者需求,提升护士的专业价值和职业自豪感,提高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