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将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植入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脑内,观察缺血体积变化及缺血区血管新生情况.方法 选择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hUCMScs组、VEGF组、hUCMSCs+ VEGF联合组.HE、Niss1染色比较缺血前后组织学的变化;缺血后7、14、28d3个时间点分别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半暗区微血管密度;TTC染色法计算并比较缺血体积变化.结果 缺血前后的组织学上有明显变化;在缺血后7、14、28 d时,hUCMSCs组、VEGF组微血管密度与MCAO组有差异,联合组最大;各组3个时间点的缺血体积逐渐减小,其中联合组28 d梗死体积最小.结论 hUC-MSCs和VEGF联合植入MCAO大鼠脑内,可增加其缺血半暗区血管新生,减小缺血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张慧  单伟 《眼科新进展》2020,(2):120-124
目的 探讨阿柏西普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备SD大鼠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9只,A组、B组与C组分别给予20 g·L-1、25 g·L-1、30 g·L-1的阿柏西普滴眼液,D组为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每组每天2次滴眼治疗,共14 d。分别于碱烧伤后第3天、7天、14天,观察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情况并计算CNV面积。碱烧伤后第14天,处死全部小鼠,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CD34、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碱烧伤后第 3天、7天和14天,A组、B组与C组的CNV面积均小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与C组在各时间点上CNV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B组和C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 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角膜碱烧伤后第14天,各组角膜CD34和VEGF蛋白表达增强,与A组、B组、C组比较,D组CNV旺盛致密,CD34和VEGF蛋白表达较强。A组CNV较B组和C组多,CD34和VEGF蛋白表达增强;B组和C组棕黄色颗粒分布无明显差异。碱烧伤后第14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结果显示:A组、B组和C组房水中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C组与A组比较,房水中TNF-α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是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柏西普对碱烧伤后大鼠CNV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且25 g·L-1阿柏西普的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不同首次换液时间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探索一种简单易行、扩增效率高的方法。方法 3月龄雄性SD大鼠提取原代BMSCs,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并应用3组不同首次半量换液时间(24h,48h,72h)进行培养传代,测定生长曲线和细胞的存活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细胞表面抗原CD44和CD166的表达。结果 分离的BMSCs48h后细胞完全贴壁生长,呈形态均一的纺锤形单核细胞状,第3代细胞培养1w后呈长梭型,呈平行排列生长。48h半量换液组细胞增殖活性及生存率最高,其次为24h和72h组;表面标志物CD44和CD166均呈阳性。结论 联合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筛选法可成功分离BMSCs,且效率高、纯度高,48h首次半量换液更适合BMSCs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5.
探讨来源于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以期为脐静脉MSCs的神经移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在无菌条件下收集正常足月剖宫产新生儿脐带并对脐静脉进行胶原酶消化,将获取的内皮及内皮下贴壁细胞进行培养。经传代培养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后,取第2代细胞用β-巯基乙醇和二甲基亚砜诱导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并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脐静脉经胶原酶消化后的贴壁细胞主要表现为间充质样细胞和内皮细胞;传2代后,间充质样细胞可得到纯化和扩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诱导前细胞不表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诱导后MSCs表达巢蛋白(nesti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而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以上结果提示,来源于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的MSCs在体外可以培养、扩增,并具备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潜能,可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治疗的备选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是否可以对醛固酮( aldosterone, ALD)造成的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凋亡起到保护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EGCG处理胰岛β细胞后给予ALD刺激。通过放射性免疫与MTT方法检测其胰岛β细胞功能和凋亡,同时用Western印迹检测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系物A ( v?maf musculoaponeurotic fibrosarcoma oncogene homolog A, Maf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给予胰岛β细胞不同浓度的EGCG处理后可以浓度梯度依赖性的保护胰岛β细胞免受由ALD造成的功能障碍与凋亡,且能够恢复MafA的表达。结论 EGCG可以对ALD造成的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和凋亡起到保护作用,这可能与EGCG维持Maf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解剖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医学中有1/3以上的名词来自解剖学。恩格斯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由此可见,解剖学得好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siRNA技术下调HLA-A2表达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cells,hMSCs)对人异体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和培养hMSCs,并且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其表面标志;利用人工合成HLA-A2靶向小分子干扰RNA转染至第3代hMSCs,然后将转染前后的hMSCs,与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人异体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用ELISA分别检测各培养上清液中T淋巴细胞分泌IFN-γ和IL-2的水平。结果原代培养3d后,约70%hMSCs贴壁生长,7d后细胞迅速增殖,进入对数生长期,14d左右进入平台期,第3代细胞多呈梭形生长,形态比较均一,hMSCs表面抗原CD44、CD166阳性。HLA-A2靶向小分子干扰RNA转染3天后,可见少量细胞死亡,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细胞核和部分胞浆呈阳性表达。转染HLA-A2靶向小分子干扰RNA的和未转染的hMSCs均能抑制人T淋巴细胞分泌IFN-γ和IL-2,转染后的hMSCs抑制作用强于未转染的hMSCs(<0.05)。结论体外沉默HLA-A2基因表达可增强hMSCs抑制PHA刺激人T淋巴细胞分泌因子。  相似文献   
9.
<正>颅咽管瘤主要临床特点侵袭周围的组织,如视交叉、垂体柄等,故常引起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颅内压增高、视力及视野障碍、尿崩症以及神经和精神症状〔1〕。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扫描可明确诊断〔2〕。目前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切除,常用的手术方式为显微切除,但是存在切除不全、术后并发症较高、复发率高等缺点〔3〕,伽马刀借助影像学技术对肿瘤进行定位,并进行精确照射,从而可以提高临床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动物模型中脑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及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动物模型,在缺血后6,12,24,48h断头取脑,并采静脉血。分别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脑组织中IL-6和TNF-αmRNA的变化及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缺血脑组织中IL-6的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6h达到高峰,48h恢复到基础水平。血清中IL-6的含量在脑缺血后同样升高,12h达到高峰。而脑组织TNF-αmRNA的表达在12h达到高峰,血清中的TNF-α水平48h内仍继续升高。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可以诱发血清和脑组织中IL-6和TNF-α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