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mb ischemia reperfusion,LIR)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7),肢体缺血再灌注组(n=7)和原花青素组(n=7);原花青素组给予原花青素[100 mg/(kg·d)]预处理7 d,假手术组和肢体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等量色拉油,预处理7 d。肢体缺血再灌注组和原花青素组采用止血带结扎大鼠左后肢3 h后再灌注18 h的方法建立肢体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假手术组行止血带结扎操作后立即剪断止血带。测定各组动物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前列环素(PGI2)含量,以及肠组织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肢体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血清DAO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PGI2含量显著增多(P<0.01),肠组织中sIgA含量显著减少(P<0.05);与肢体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原花青素组大鼠血清DAO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PGI2含量显著减少(P<0.01),肠组织中sIgA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原花青素对LIR所致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育龄期妇女发生复发性流产约占5%,且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50%原因不明,一些研究证实反复妊娠丢失可能与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平衡机制即促炎/抗炎平衡紊乱有关。早期研究提出Th1/Th2平衡学说,平衡体系失调则会导致流产发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母胎免疫耐受平衡已被拓展为Th1/Th2/Th17/Treg体系,而在这个平衡体系中细胞因子异常将驱动免疫耐受平衡向失衡的方向倾斜。本文就母胎免疫耐受平衡以及几种相关细胞因子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以及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性,30岁,已婚.因"右乳迅速增大9个月",于2008年3月5日入院.查体:右乳异常增大,内至前胸部正中线,外超出胸廓外缘,下至脐部,约28 cm×24 cm×20cm大,呈囊袋状,触之有波动感,未触及明确孤立肿块,右乳无压痛,无皮肤改变;左乳大小正常,未及明显孤立肿块,双乳头被动溢乳、无凹陷,双侧腋窝及锁骨上均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图1、2).  相似文献   
4.
李铁  卓睿  丘平 《广西医学》2009,31(7):983-98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导丝引导钩针活检乳腺触诊阴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乳房周期性胀痛、触诊阴性、B超检查提示0.3-1.8 cm小肿块的89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导丝钩针穿刺活检,统计分析病灶性质、病理类型、病灶大小、病灶完整切除率等。结果89例患者105个病灶经超声定位后切除活检,病灶完整切除率100%,其中良性病灶87个(82.9%),恶性病灶18个(17.1%);乳腺癌病理:导管内癌4例,浸润性癌14例。超声检测乳腺癌病灶大小为0.3-1.8 cm,中位数1.2 cm。结论超声引导下导丝钩针穿刺固定术可以准确定位乳腺触诊阴性病灶,以较小范围完整切除病灶,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该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即刻应用背阔肌肌瓣转移重建腋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乳腺癌患者中行乳腺癌保乳术23例,改良根治术44例,术后均即刻应用部分背阔肌肌瓣转移至腋下重建腋窝,观察术后美容效果。[结果]67例病例即时腋窝重建全部获得成功。随访2~3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转移2例,但无局部复发病例。美容效果:良好36例,一般25例,差6例。[结论]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应用背阔肌肌瓣即时重建腋窝可获得足够的组织量,重建腋窝形态良好,不影响乳腺癌的术后上肢功能和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番茄红素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2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番茄红素低剂量组(C组)、番茄红素高剂量组(D组).C组灌胃番茄红素5 mg/kg,D组灌胃番茄红素25 mg/kg,A组和B组灌胃等量色拉油,连续7d.采用止血带捆绑大鼠左后肢,建立缺血3h后,再灌注18 h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A组大鼠以同样的方法进行造模,但不予结扎.打开腹腔,取回肠末端肠段固定,并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保存.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肠黏膜的形态变化,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大鼠肠黏膜损伤明显加重,血清DAO和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SOD活性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肠黏膜损伤减轻(P<0.01),血清DAO和MDA含量降低(P<0.05);D组大鼠肠黏膜损伤减轻,DAO含量减少(P<0.01),血清SOD活性升高,血清MDA含量减少(P<0.05).与C组比较,D组血清DAO含量减少,血清MDA含量降低(P<0.05);血清SOD活性升高,肠黏膜损伤稍减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番茄红素可通过抗氧化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人群的疗效,评价中医辨证治疗对乳腺癌高危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接受规范化中医辨证治疗作为暴露因素,以ⅡA~ⅢC期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受试者分为中西医结合队列(中药+内分泌治疗)、中医队列(中医治疗)、西医队列(内分泌治疗)和观察队列,比较4队列累计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情况。结果 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队列、西医队列1、2、3年累计无病生存率均高于观察队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队列的累计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结束,354例受试者中共有65例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发生复发转移、8例死亡,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队列、西医队列、观察队列复发转移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17.00个月(95%CI:13.97~25.41个月)、16.87个月(95%CI:9.8~40.8个月)、13.93个月(95%CI:10.9~25.61个月)、12.61个月(95%CI:10.41~14.45个月),4队列复发转移患者的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队列中ⅢB~ⅢC期患者的累计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队列、西医队列患者的累计无病生存率均高于观察队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队列各肿瘤分期患者累计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可提高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的累计无病生存率,尤其是肿瘤分期为ⅢB~ⅢC期的高危患者。无论接受何种治疗方法,尚不能在短期内明显延长乳腺癌高危患者的DFS和OS。  相似文献   
8.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叫乳腺导管扩张症,多发于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化脓性疾病,本病的常规治疗方法是做手术,如果治疗不当,可使病程漫长,反复发作,形成瘘管而经久不愈,致乳房损坏严重,或被切除。笔者治疗了难治性浆细胞性乳腺炎6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难治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60例,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2004年7月~2006年12月以刺血拔罐法为主治疗34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空芯“2”切口在乳腺肿瘤整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于桂林市中医医院乳腺科接受空芯“2”切口乳腺肿瘤整形手术的2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美学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3岁,平均住院时间为6 d,平均切除组织重量为50.1 g,肿瘤大小最大为4.0 cm×3.2 cm,最小为1.8 cm×2.0 cm,平均手术时间为82 min,术中中位失血量为30.5 mL。1例患者进行二次阳性切缘切除。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内均未见血清肿、脂肪液化和组织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美容效果优等18例,良好8例,一般2例。术后随访3年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 空芯“2”切口乳腺肿瘤整形手术安全性良好,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为乳腺肿瘤整形技术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