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院从1993年应用青岛制药厂生产的盐酸丁丙诺啡硬膜外腔注射用于术后镇痛12o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本组120例,男74例,女46例,年龄18~49岁(平均36岁),ASAⅠ~Ⅱ级,均在连硬麻醉下进行手术。手术范围包括腹部、盆腔、下肢和脊椎,术中麻醉效果确切。局麻药选用1.4~1.6%利多卡因与0.16~0.20%丁卡因混合液,术中辅用哌替啶50mg混合氟哌啶5mg的全量或半量,腹部和盆腔手术者于切腹前15min足三里穴注或静滴胃复安10mg,手术时间超过2h者于术毕静滴胃复安10mg。手术时间平均2.16±4.61h(0.75~3…  相似文献   
2.
3.
文章介绍了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颈椎病的原理,超声引导针刀操作优势,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具体治疗方法等,以期为临床治疗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尖锐湿疣 (Condylomaacuminata ,CA)由人乳头瘤病毒 (Hu manPapillomavirus ,HPV)感染引起 ,尽管近年来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但是发生于外耳道者罕见。研究外耳道CA的病因 ,对于减少传播、控制复发具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男性患者 ,40岁 ,因右耳痛痒 1月伴少量出血 1d入院。 1月前在街头地摊上掏耳后常感耳内痒 ,自己掏挖 ,轻微疼痛 ,近来挖耳后少许出血。查 :右外耳道前壁见一新生物 ,乳头状突起 ,质软 ,周围少许干血痂。否认冶游史 ,无外生殖器CA。活检 :鳞状上皮乳头状瘤。于 1994年 9…  相似文献   
5.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引起,尽管近年来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但是发生于外耳道者罕见.研究外耳道CA的病因,对于减少传播、控制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食管内支架放置术是治疗食管狭窄造成吞咽困难的有效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以来采用自膨式食管内支架治疗的食管狭窄92例,旨在探讨食管内支架放置术后患者的康复问题,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复方百肤青抗大肠杆菌引起细菌性阴道病生物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细菌性阴道病,又称非特异性阴道炎,是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研究在临床已证实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有显著疗效,以及实验研究中对细菌性阴道病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1]的中药复方百肤青抗BV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生物膜的作用,目的是预防细菌性阴道病的复发,解决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率高的问题.同时,为寻找抗菌生物膜新药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分层换药法在Ⅱ度烧伤患者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门诊换药室和急诊清创换药室诊治的Ⅱ度烧伤患者12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应用分层换药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换药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首次治疗后前4次换药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组患者的渗血量、换药次数、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 <0. 05),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愈合效果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Ⅱ度烧伤创面应用分层换药法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疼痛,减少治疗费用,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银杏内酯B前体药物(PGB)的脑靶向性,并探究其靶向机制。方法采用LC-MS/MS考察大鼠尾静脉注射PGB后的脑部药动学规律并评价其脑靶向性;采用伊文斯蓝法观察PGB对不完全性脑缺血小鼠脑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HPLC法测定PGB在正辛醇-水体系的分配系数(log P);MVD分子对接软件计算PGB与P-糖蛋白(P-gp)的体外结合力;定磷法检测PGB对人P-gp膜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以治疗有效性和靶向指数评价PGB的脑靶向效率达6.87和4.14;PGB预防给药可有效降低不完全性脑缺血小鼠的脑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PGB的log P为1.03,高于GB的0.61;分子对接计算表明PGB与P-gp结合力大于GB,其Mol Dock Score分别为-143.36、-116.40 KJ·mol-1;ATP酶活性分析提示PGB、GB均能提高P-gp ATP酶活性,其Km值分别为237.75、841.24μmol·L-1,PGB与P-gp亲和力高于GB。结论 PGB具有脑靶向性,其靶向性提高一方面得益于其脂溶性提高,PGB在脑部渗透量增加;另一方面可能为PGB明显提高P-gp ATP酶活性,从而抑制P-gp对GB的外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