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护理纠纷是指在护理工作中,病人与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不满时产生的纠纷。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权力和护士的义务,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日益增加。各种原因引起的护患纠纷也随之上升,严重干扰和影响了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如何严格执行有关的法律  相似文献   
2.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患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我院对2006年8月-2008年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的98例患者进行分析,由于强化围手术期的护理和正确处理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低频交变电磁疗法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频电磁组、计算机辅助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低频电磁组加用低频交变电磁疗法治疗,计算机辅助组加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联合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低频交变电磁疗法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3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MoCA、FMA、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MoCA、FMA、MBI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MoCA[(18.29±3.14)分]、FMA[(60.49±4.05)分]、MBI[(67.45±10.27)分]评分显著优于低频电磁组和计算机辅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交变电磁疗法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腹腔镜外科的迅速发展,取代了部分的传统手术,成为微创外科发展的重要部分。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完全成熟,具有痛苦小,住院期短、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胆囊炎、胆结石的首要术式。但曲于腹腔镜的起步晚,护理人员对其操作不清,并易产生麻痹思想,故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恢复快慢较为关键。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通过IRE1/XBP1通路调控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的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组(HTGP组)和CD36抑制剂组(SSO组)。在给予各组小鼠相应处理24 h后,获取小鼠血标本和胰腺、肾组织进行血清学检测、病理学分析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相比SAP组,HTGP组有着较高的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水平,且HTGP组的胰腺炎及肾损伤更严重。在HTGP组肾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的IRE1、XBP1蛋白及介导游离脂肪酸摄取的CD36蛋白的表达水平比在SAP组更高。此外,当给予HTGP组小鼠CD36抑制剂SSO后,SSO组小鼠较HTGP组胰腺及肾损伤减轻,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且肾组织中IRE1、XBP1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中,CD36介导的游离脂肪酸可激活内质网应激IRE1/XBP1通路调控相关肾损伤。  相似文献   
7.
348例婴幼儿手术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晓莉  华永萍  胥娟 《武警医学》2002,13(4):244-245
随着小儿外科病手术治疗的不断发展 ,与其相应的护理模式也在更新和改革 ,我们将近 10a来对 348例婴幼儿术中护理经验及体会进行总结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991年~ 2 0 0 0年共行婴幼儿手术 348例 ,其中男2 4 1例 ,女 10 7例 ,年龄 2月~ 3岁 ,平均 2 .4岁 ;气管内麻醉16 6例 ,分离麻醉 15 7例 ,基础麻醉 85例 ;胸外科 32例 ,普外科 184例 ,骨科 6 8例 ,脑外脊柱 2 2例 ,其它 4 2例 ;急诊 137例 ,平均 2 11例 ;手术时间 2 5~ 2 2 0min ,无 1例并发症发生。2 护理2 1 术前准备 了解患儿病史及全身情况 ,向家长仔细交待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数字OT训练系统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本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数字OT训练系统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M 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OT训练系统结合作业疗法有助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对其ADL能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模拟高原环境对大鼠小肠黏膜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双糖吸收实验考察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变。方法利用减压舱模拟5 500 m海拔高度,缺氧处理3周后,光镜及透视电镜下观察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HPLC法检测研究对象尿液标本中甘露醇和乳果糖排出率比值。结果与实验对照组比较,高海拔缺氧组大鼠小肠黏膜变薄、肠黏膜水肿、绒毛短缩;超微结构也显示线粒体肿胀、嵴稀疏或消失,微绒毛变短、倒伏和部分缺失,且肠黏膜细胞凋亡也较常见。高海拔缺氧组肠道的通透性显著高于实验对照组(P〈0.01)。结论高原缺氧环境可导致小肠黏膜损伤,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肠黏膜屏障破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与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相结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VR组、机器人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VR组额外增加VR技术训练;机器人组额外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组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和VR技术训练,各组均持续治疗4周。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中文版上肢动作研究量表(C-ARAT)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FMA-UE、C-ARAT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FMA-UE[(36.18±6.34)分]、C-ARAT[(30.19±5.17)分]和MBI[(68.93±9.45)分]评分显著优于VR组和机器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与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相结合,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