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开胸法关闭动脉导管350例的经验和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86年至1995年的10年内连续施行Porstmann法的动脉导管堵塞术350例,无一例失败,13例二次堵塞成功,16例并发股动脉穿刺目部分栓塞,4例完全栓塞,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作者认为Porstmann法经济费用低廉操作简便,不失为我国动脉导管未闭病例的首选治疗方法,并提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未闭的动脉导管形态学分类与堵闭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未闭动脉导管的形态学分类及其对堵闭术的关系。方法 查阅1986~1997年的动脉导管造影片共120例,根据其显示未闭导管的大小及形态可分为5个类型,分别用海绵塞子、弹簧圈及Amplatzer堵闭器予以堵闭。结果 用海绵塞子及Amplatzer堵闭器堵闭均成功,未发生残余分流和再通病例;再弹簧圈堵闭30例,3例术后发现残余分流,2例发生弹簧圈脱落。结论 应用弹簧圈堵闭术时选择A型病例最佳,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术在儿科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在儿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e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中的应用特点,明确儿科PSVT心内电生理机制及其检查的特殊性。方法筛选1995年~2003年住院的25例18岁以下的PSVT患者,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及RFCA术,根据年龄与合作程度采用局麻或全身麻醉。结果25例患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2例属房性心动过速,10例有房室结双径路,16例有旁道,其中3例同时具有旁道及房室结双径路。所有患者均行RFCA术治疗。结论RFCA作为一项治疗儿科心律失常的新技术,临床证明安全、有效,但由于青少年患者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不断完善诊治技术、麻醉方式和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3种封闭动脉导管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Porstmann的海绵塞子堵闭法;(2)带纤毛弹簧圈植入法;(3)Amplatzer(蘑茹伞)封闭法。结果 应用Porstmann法堵闭450例,弹簧圈植入法30例,Amplatzer法6例均成功。  相似文献   
5.
小儿心动过速心肌病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研究发现,长期发作的心动过速可引起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即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一旦心动过速得到控制,原来扩大的心脏和心功能不全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将此称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omypathy,TCMP)。TCMP是一种可治愈的心肌病,预后较好,及时认识本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对本院10例TCMP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旨在探讨射频消融(RFCA)在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自1998年8月~1999年12月用RFCA治疗小儿SVT共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8~14岁。经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在骶管或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右颈内静脉、股静脉、股动脉插入四极电极导管,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后以大头导管精确定位标测,最后从小电能开始RF放电直至有效消融成功。结果 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示显性预激综合征6例(3例右侧,3例左侧),右侧隐匿性预激综合征1例,房室结双径路1例,持续性房室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1例。RFCA治疗9例SVT,8例根治,1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RFCA治疗儿童SVT疗效确切,创伤小,可重复应用。对顽固性SVT病儿,需终身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影响儿童学习者通过RFCA可得到根治。然RFCA对幼小婴儿心肌的长远影响尚待积累更多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平板运动试验在儿童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住儿童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快速级数递增法(RIS法),对237例心律失常患儿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8例室性早搏中,运动后早搏增加44例;17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中11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运动后均无变化;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运动后均未能达到预定心率,其中5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或部分二联律;10例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史,运动均未诱发;34例窦性心动过缓,运动后7例未达到预定心率。受试患儿中无昏厥和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小心心律失常诊断方法;RIS法可适用于3岁以上小儿。  相似文献   
8.
室间隔缺损(室缺)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流出部室缺也称嵴上型缺损,缺口暴露于主动脉和肺动脉瓣下称双动脉瓣下缺损。此类室缺易并发主动脉瓣脱垂、主动脉返流、乏氏窦瘤形成和破裂等。现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47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华仰德  钱晋卿 《临床儿科杂志》1999,17(4):225-225,253
自1997年以来我院对小型动脉导管未闭症(PDA)应用带纤毛弹簧圈堵闭,均获成功,方法简便,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共堵闭15例,最小年龄9个月,体重8公斤。PDA内径2~3.5mm(平均2.7mm),例4及例5伴有主动脉瓣狭窄,跨瓣压差分别为18及23mmHg(详见表)。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心脏病在心导管检查或心血管造影过程中 ,心导管多次打折或心导管反复应用后处理不当 ,有时会发生心导管断裂于心血管腔内造成栓塞。异物抓获器不能有力地抓紧心血管腔内的异物 ,往往难以奏效。为此 ,我们自行设计制成网篮导管能多方位抓住心血管腔内的异物 ,予以有效取出 ,现报道如下。材料、方法和结果一、网篮导管的制作选用多股 (4 9根 )不锈钢纤维钢丝绕成直径为0 .4mm的单股钢丝绳 ,其性质柔软 ,任意弯曲而不易打折。将此钢丝绳剪下 4根 6cm的小段 ,4根钢丝绳的两端分别穿进 2个小钢圈内予以焊接固定 ,一端钢圈连接 1根直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