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者男性,69岁。因突然意识丧失30min于2005年7月12日急诊入院。体检: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心跳停止,血压0mmHg,心电示波为心室颤动。立即予以心外按压复苏,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以及药物、心脏电除颤等抢救,约30余分大动脉搏动及呼吸心跳恢复,血压为105/80mmHg,但终因病情恶化,于次日下午17:40临床死亡。入院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宝鸡市1952~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乙脑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宝鸡市1952~1976年乙脑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976年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年龄向大年龄组转移显著,从1995~1997年﹤15岁儿童乙脑发病占全部病例的66.8%下降至2005~2008年的23%,高发地区为养猪业发达的平原县,男多于女,以农民、散居儿童为主。[结论]实施计划免疫并按月接种后,预防乙脑下一步重点应该为15岁以上人群,必要时开展成人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加强人间和病媒生物监测,加大开展健康教育,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降低暴露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995—2007年宝鸡市艾滋病监测结果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初筛,蛋白印迹法确认,阳性者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995—2007年宝鸡市累计监测373608人,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44例,HIV阳性检出率为11.78/10万。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为6.33:1;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毒品和性接触感染为主,分别占45.45%和31.82%;70.45%的感染者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其中,38.64%为常住人口,以性接触途径感染为主,占58.82%,部分是HIV阳性配偶或性伴侣间感染,占20.00%。结论宝鸡市艾滋病流行态势由传人期进入扩散期,艾滋病流行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蔓延,并已造成了家庭内传播,需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传染病管理,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全市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12个区、县疾控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传染病诊断符合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对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存在差异。核实569例乙肝病例,诊断符合率为64.32%;核实328例菌痢病例,诊断符合率为65.55%。结论传染病诊断准确性已经成为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应加强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培训和传染病的核实诊断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陕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预防控制和乙脑疫苗接种现状,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宝鸡市6个县的3 781名儿童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21月龄、3岁、7岁乙脑疫苗基础免疫2针接种率分别为:33.17%、93.50%、91.27%,完成2、3、4针合格接种率分别为31.67%、28.63%、2.70%。家长不知道要接种、不知道接种时间、提供接种次数少是未接种及未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3 781位儿童家长中有56.01%的人听说过乙脑,但其对乙脑的危害、传播途径及如何预防等知识知晓率偏低,61.17%人听说过乙脑疫苗,但仅有11.24%的家长知道乙脑疫苗第1针接种月龄。结论目前乙脑疫苗基础免疫接种不及时,合格接种率低,儿童家长对乙脑预防控制知识知晓率偏低,今后应提高乙脑疫苗的合格接种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主动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宝鸡市农村地区村级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准确性,抽取一个县开展了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数据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常规免疫报告数据统计不准确,报告接种率与调查核实接种率存在差距.报告应种人数比核实人数低16.44%,报告实种人数比核实人数高21.1%,报告接种率均显著高于核实接种率。报表统计人员专业水平和责任心参差不齐和培训不扎实、报表审核不严格、督导方式不完善是造成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数据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数据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宝鸡市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并探讨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宝鸡市强制戒毒所新入所的380名吸毒人员,由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集中对其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干预前后用A、B两种问卷进行艾滋病知识匿名调查。结果戒毒人员中已婚或同居占50.26%,待业人员占35.26%,年龄主要分布在20~50岁,平均吸毒年限8.04年。静脉吸毒占41.05%,其中26.92%有共用注射器行为。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戒毒人员的艾滋病知识提高了5.79%~35.26%。男、女吸毒人员认为有必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干预后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吸毒者认为今后不会共用针具的比例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应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广泛的艾滋病知识及毒品危害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遏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宝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趋势和流行规律,评价防制效果,研究制定防制对策,有效遏制其流行势头。方法收集地理地质、水文气象和人口等基础资料,对1955 ̄2005年宝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流行趋势变化及其原因,对高发县16 ̄60岁人群实施疫苗接种,分析疫苗接种效果。结果宝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经历了局部散发期、广泛流行期,现已进入初步控制期;流行特征由单峰型逐渐向双峰型转变;渭河谷地是主要疫源地,渭北台塬发病有增多趋势,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2003 ̄2005年在高发县高发乡镇实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试点后,全市出血热逐年大幅下降,2005年比2002年下降76.59%,试点县发病构成显著下降(P<0.005)。结论宝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已从姬鼠型逐渐向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转化,疫区范围有从渭河南岸的秦岭山区逐渐向渭北台塬沟壑地带蔓延的趋势。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受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影响较大,双价疫苗接种是最有效、最快速的防制措施,在高发疫区利用政府财政部分防治经费购买疫苗,对重点人群按成本价实施疫苗普种,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10.
自1998年至今,家已经连续26次对药品进行降价。然而,当前我国药价虚高现象仍相当严重,消费者并没有感觉药费开支少了多少。国家卫生部2005年3月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次门诊费用在2003年达到了110元左右,比1998年增长68%左右,而每次住院费用达到了4000元左右,上涨了78.2%,远远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为此,我国大约有48.7%的居民选择有病不就医,30%应住院不住院。造成药价虚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但分析深层原因,药价虚高其实是一个体制性问题,单靠行政指令性降价或取消医院药品进销差价等措施,无法扭转药品价格虚高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