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居家模式下Ⅲ~Ⅳ期压疮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我院接诊的28例Ⅲ~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居家组,每组14例。居家组运用居家模式联合简易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同时为家庭照护者提供伤口护理知识和专业指导;常规组患者在医院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使用简易封闭负压引流相关指标、费用、疼痛感及照顾时间等情况。结果居家组的医疗费用、疼痛分值、照护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0.05),但伤口愈合时间要长于常规组(P<0.05)。结论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居家模式下可有效运用于Ⅲ~Ⅳ期压疮的治疗,同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家属照护时间,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有效减轻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2.
对呼吸机的人机同步的要素和关键设备之一的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操作须知,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成人心脏直视术后气管置留期间的呼吸监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 0 0 2~ 2 0 0 4年 ,我科对成人实施心脏直视手术共1 2 2例 ,术后均气管插管留置接呼吸机辅助治疗 ,为了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和避免重复插管 ,我们进行了重点监护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 1 2 2例。其中瓣膜置换 5 5例 ,年龄 3 1~ 75岁 ,先心患者 42例 ,年龄 1 6~ 5 6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2 2例 ,年龄 5 2~ 77岁。心脏移植 2例。本组病例机械通气持续时间 4~ 1 92小时。所有病例顺利拔除插管。呼吸机型号 鸟牌VELA型。2 监护要点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的护理要点 ⑴术毕返回监护室后 ,迅速准确地连接呼吸机…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基于无线传感网的自动肠内营养系统的设计及应用过程。该系统主要由自动肠内营养系统、床边无线传感器节点及无线传感网络组成,可在中央监护站对多个床边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液管内的温度、滴速进行全程监控,从而提高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的精确性及科学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证实该系统运行平稳、安全,自动化程度高,适用性强,可降低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的肠内营养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包秀珠  刘经纬  严丽华 《护理研究》2014,(12):1462-1464
[目的]探讨智能化挤捏引流装置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智能化挤捏装置组、人工挤捏组,对两组病人术后相关监护指标、病人感受及所需护理人力资源进行比较。[结果]智能化挤捏引流组24h引流液量为(275.6±81.7)mL、心包引流管留置时间(75.6±35.6)h、无管道堵塞,病人疼痛分值(1.5±0.4)分、每次挤管时间(2.3±0.6)min、护士人次(0.81±0.38)次,明显优于人工挤捏组(均P0.05)。[结论]智能化挤捏引流装置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应用,减轻了病人不适感及管道堵塞的现象,缩短了心包引流管置管时间和护理人员挤捏管道的时间,减轻了护理工作量,节约了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6.
光电控制智能化吸氧计时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气吸入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操作,准确及时地给病人吸氧,对病人治疗乃至维持生命都非常重要。护士根据医嘱和病人病情给病人吸氧,并按吸氧操作常规,在吸氧登记本上记录开始和停止吸氧时间。但临床上有的病人需要长期吸氧,有的只需要间歇吸氧,这样护士在记录吸氧时间上很难做到准确无误,病人经常因吸氧收费问题与护士发生纠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研制了光电控制智能化吸氧累积计时器,临床应用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智能化引流管防堵装置的设计和临床应用.将该装置应用于110例心脏手术和肝胆手术患者术后引流管的管理,预防引流管堵塞,保持引流通畅,效果良好,使用方便,可替代人工操作,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自主研发的无线网络尿监测控制系统及其临床应用。无线网络尿监测控制系统可自动完成对导尿管留置患者的尿液计量、自动排尿、自动标本采集操作和监测,具有监测尿量灵敏、结果准确、节省护士操作时间、减少标本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自主研发无线传感网的输液监测系统,满足临床护理需要。方法:输液监测系统由床边监测单元和中央控制系统二大模块组成,利用无线传感网络,完成输液的全程监控。结果:无线传输灵敏可靠、操作方便,输液监测系统实时动态监测,具有自动复位、自动报警等功能。结论:该系统临床实用性强,确保临床输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①选取2004-02/2005-10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例男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病程3个月~1年,伤后均曾进行脊髓减压内固定手术,且接受过不同种类的神经营养或神经生长因子、高压氧和针灸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神经功能已稳定,脊髓损伤部位没有压迫性病变及横断性解剖断裂。②取4个月以上中期引产胚胎的嗅球(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经分离、培养、纯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2×1010L-1。③5例患者全麻下行病变节段后方正中入路,在脊髓损伤部位与正常脊髓上下交界处分多点注入0.025mL嗅鞘细胞悬液,约5×105个细胞。术后常规给予止血、抗感染等处理,硅胶引流管放置5~7d。④分别于术前和术后8周,采用美国国立急性脊髓损伤研究会脊髓神经功能评分对损伤脊髓神经功能进行感觉检查、运动检查及直肠肛门指诊,测试肛门外括约肌是否为完全性瘫痪。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选取5例男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均完成术后8周随访。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评定结果的比较:与术前比较,嗅鞘细胞移植术后8周,除1例患者运动、触觉、痛觉无明显变化外,其他4例损伤脊髓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运动功能由术前(44.8±9.2)分提高到(56.0±8.1)分,触觉由术前(55.6±12.3)分提高到(68.8±10.1)分,痛觉由术前(57.6±12.9)分提高到(71.6±9.9)分,P均<0.01。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能帮助脊髓损伤伴完全性瘫痪患者恢复部分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