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0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关节镜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0%,较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48.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骨关节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股骨多段骨折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固定(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8-2004年,应用股骨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上端合并其他部位的复杂股骨粉碎骨折1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接受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1例,其中直接前方入路36例(观察组),后外侧入路2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疼痛VAS评分、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切口小(8.4±0.7 cm),术中失血量少(315.0±116.0 mL),输血率低(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106.4±12.5 min)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术后第1、3、7 d分别为2.5±0.6分、1.8±0.4分、1.1±0.5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76.1±4.8分,优于后外侧组的65.2±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观察组分别为17.7±1.2 °、43.9±2.9 °,对照组分别为18.0±0.9 °、44.7±3.1 °,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直接前方入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心钉治疗Hoffa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Hoffa骨折患者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并随访。结果:本组患者使用空心钉治疗Hoffa骨折,术后辅以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和关节持续被动锻炼(CPM),按照Insall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10例,可2例。结论:空心钉治疗Hoffa骨折,固定可靠,疗效肯定,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液晶数字显示角度仪控制前倾角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83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55例;年龄42~81(70.4±7.9)岁。股骨颈骨折6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例。所有患者术中使用液晶数显角度仪控制髋臼杯假体的前倾角,术后采用CT扫描,测量髋臼杯的前倾角,两者进行比较,了解使用液晶数显角度仪的准确性。结果:术后CT测量提示患者的髋臼前倾角均位于Lewinnek提倡的安全区内,术中使用液晶数显角度仪测量髋臼杯的前倾角度中位数为14.20°(12.80~15.40)°,术后CT扫描测量的髋臼杯的前倾角中位数为14.20°(13.40~15.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25,P=0.085)。结论:应用液晶数显角仪器对术中控制髋臼杯的前倾角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具有良好的辅助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关节囊内注射氨甲环酸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的影响。方法:行单侧THA患者40 例,均采用直接前方入路,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术中缝合关节囊后于关节囊内注射2 g氨甲环酸,对照组缝合关节囊后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术前血红蛋白、术后血红蛋白、输血率等指标。结果:术后引流量(术后显性失血量)观察组155.0±23.0 mL,低于对照组的265.0±55.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隐性失血量观察组266.0±51.8 mL,低于对照组的315.0±57.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 d血红蛋白观察组98.0±4.5 g/L,95±5.5 g/L,高于对照组的88.0±3.8 g/L,82.0±4.5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3例(15.0%),输血量325.0±28.5 mL,对照组输血9例(45.0%),输血量460.0±60.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关节囊内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术后显性及隐性失血量,降低输血率,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27足)跟骨骨折患者行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术。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根据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优13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2%。结论跟骨骨折行微创空心钉内固定可以取得较好的复位,固定牢固,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前路手术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术改进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9年6月采用前路手术治疗41例新鲜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0.1岁。采用传统手术方法20例,改进的前路手术方法21例。改进的手术操作步骤为:骨折椎术侧表面血管结扎和椎间盘切除后,置放椎体螺栓,撑开测量植骨块长度,取术侧髂骨块,然后骨折椎切除减压,撑开椎间隙,矫形植骨,放平腰桥,放置并锁定钛板。术后评估手术时间、出血量、后凸畸形的矫正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4±10.7)个月,骨折椎体均愈合。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为(3.7±1.3)h;术中失血(1400±790)ml;术后后凸角恢复至18.1°±7.3°。改进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2.7±0.7)h;术中失血(780±650)ml;术后后凸角恢复至17.2°±6.5°。1例术后11个月出现螺栓断裂。两组术前与术后后凸角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后凸角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与失血量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改进的胸腰段骨折前路手术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可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48月,平均12个月。疗效评价:优38例,良18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93.3%。伤口全部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形成血肿2例。结论:膝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佳且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半月板,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正>胫骨下段骨折临床常见,治疗方法多样,但疗效不佳。我们2004年10月~2007年5月采用胫骨远端外侧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15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