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构建数学模型对输血残留风险评估是当前实用且有效的方法。根据重复献血者经常参加献血的特点,可运用“重复献血者献血间隔期转阳”模型计算重复献血者的发病率;根据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点,可运用“现患率随年龄增加”模型计算初次献血者的发病率;根据血液筛查检测窗口期的特点,可运用“残留风险与发病率和窗口期长度相关”模型计算残留风险。本研究联合运用上述3种数学模型,对输血传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残留风险进行探讨,并以上海地区献血者资料为实例,在对所有筛查不合格样本进行确认的情况下,评估得出上海地区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为1∶101 000。利用数学模型的方法评估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具有参考价值,上海地区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处于较安全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血液管理信息化是血站管理的重要一环,血站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和控制血液质量,提高规范管理起着积极作用.2006年卫生部颁布实施的<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一法两规")明确了血站必须应用计算机管理采供血和相关业务过程,表明采用计算机管理已是血站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血液安全战略和发达国家21世纪初在血液事业的发展经验表明,采供血机构对临床用血实行集中化检测已成为趋势[1,2];2006年卫生部颁布实施的《血站管理办法》对采供血机构实行血液集中化检测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自2010年2月起,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开始了  相似文献   
4.
血液管理信息系统是负责血液采集、检测、血液加工、储存、供应和输注等环节数据处理的信息系统,它对血液"从血管到血管"的全过程实施监控和质量控制,是确保血液质量的关键.由于血液质量越来越倚靠信息系统对血液所有过程的监控和处理,因而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说到底也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现阶段继续开展ALT筛查对提高血液安全性的意义。方法对2006年2月—2008年1月上海地区565 360名献血者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对其中3 395名因ALT检测不合格而延缓献血的献血者第2次献血筛查时间间隔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65 360名献血者中32 042名ALT检测不合格(5.67%);再次献血的3 395名延缓献血者中,2 205名(64.95%)血液筛查结果合格,1 190名(35.05%)血液筛查不合格,其中单纯ALT不合格者1 151名(33.90%),单纯梅毒、HBsAg、抗-HCV或抗-HIV检测结果转阳者分别为11(0.32%)、12(0.35%)、7(0.21%)和1(0.03%)人,ALT与HBsAg、-抗HCV或抗-HIV检测同时不合格者分别为1(0.03%)、2(0.06%)和1(0.03%)名;72.64%延缓献血者的献血间隔时间<半年,单纯特异性传染病指标转阳者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40(24—267)d,ALT与特异性传染病指标同时不合格者的献血间隔期为91—220 d。结论在核酸检测等新的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以前,ALT血液筛查能部分检出酶免疫检测的窗口期漏检,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6.
采供血系统的编码标准ISBT-128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国内采供血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已较普遍,但采用标准化的编码却很少。大部分都采用自编码系统。血液产品标签包含许多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不管来源于哪个地区、哪个采血机构,一个地区采集和加工的血液可能用于其他地区,因此血液产品标签标识所包含的信息应该清楚和统一,这样有利于血液的安全和信息的跟踪,有利于计算机处理。因此,统一的编码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