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和前额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分析针灸治疗抑郁症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5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江苏省针药结合实验室完成。选择Open-Field法评分相近的4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针刺组,每组各10只。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抑郁症模型。实验第21天,进入治疗阶段。正常组,每笼4只,常规饲养。模型组,孤笼,常规饲养。氟西汀组,按照1.8mg/kg给予氟西汀灌胃,1次/d,连续21d。针刺组,应用32号1.0寸针灸针,百会穴向前斜刺,神庭穴向上斜刺,进针深度约为2mm,内关直刺1mm,三阴交直刺5mm,每穴均匀捻转刺激30s,留针10min,1次/d,连续21d。以Open-Field法对照研究针刺对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应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系统对照研究针刺对模型大鼠前额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结果:纳入大鼠4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造模后,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②治疗第7天针刺组行为学已接近正常组(P>0.05);治疗21d后,氟西汀组行为学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1),与正常组接近(P>0.05)。③治疗21d后,针刺组大鼠前额皮质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18.97±1.52),(13.35±0.69)ng/g;(715.97±23.43)(587.40±23.2)ng/g;P<0.01],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与正常组接近[(790.38±22.05)ng/g,P>0.05],5-羟色胺尚低于正常组[(23.56±0.82)ng/g,P<0.05];氟西汀组5-羟色胺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27.12±1.46)ng/g,P<0.01],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模型组变化不大[(535.26±19.70)ng/g,P>0.05]。结论:针刺能够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起效快,3周疗效与氟西汀相当;针刺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前额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功能的作用机制和规律与氟西汀治疗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浅议《金匮》方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利  利达 《江苏中医》1998,19(1):37-38
《金匮要略》是一部杂病治疗专著,其中有关内容为后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归纳出六厌烦 方:麻黄类方、乌附类方、石膏类方、防己类方、黄芪桂村主及虫类方药,具体体邮开腠发汗、温经散寒、清热和络、祛风除湿、扶正蠲痹、搜络邪等治疗大法,在类风性关节炎治疗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还结合主各家的经验,探讨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些临证要点。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抑郁症模型大鼠前额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和前额度质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分析针灸治疗抑郁症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5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江苏省针药结合实验室完成。选择Open-Field法评分相近的4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针刺组,每组各10只。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抑郁症模型。实验第21天,进人治疗阶段。正常组,每笼4只,常规饲养。模型组,孤笼,常规饲养。氟西汀组,按照1.8mg/kg给予氟两汀灌胃,1次/11,连续21d。针刺组,应用32号1.0寸针灸针,百会穴向前斜刺,神庭穴向上斜刺,进针深度约为2mm,内关直刺1mm,三阴交直刺5mm,每穴均匀捻转刺激30s,留针10min,1次/d,连续21d。以Open—Field法对照研究针刺对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应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系统对照研究针刺对模型大鼠前额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 结果:纳入大鼠40只、全部进人结果分析.无脱失。①造模后,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②治疗第7天针刺组行为学已接近正常组(P〉0.05);治疗21d后,氟西汀组行为学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1),与正常组接近(P〉0.05)。③治疗21d后,针刺组大鼠前额皮质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18.97&;#177;1.52),(13.35&;#177;0.69)ns/s;(715.97&;#177;23.43)(587.40&;#177;23.2)ng/g;P〈0.01],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与正常组接近[(790.38&;#177;22.05)ng/g,P〉0.05],5-羟色胺尚低于正常组[(23.56&;#177;0.82)ng/g,P〈0.05];氟萌汀组5-羟色胺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27.12&;#177;1.46)ng/g,P〈0.01],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模型组变化不大[(535,26&;#177;19.70)ng/g,P〉0.05]。 结论:针刺能够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起效快,3周疗效与氟西汀相当;针刺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前额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功能的作用机制和规律与氟西汀治疗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5.
针刺不同腧穴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腧穴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Open-Field法评分相近的7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药物组(氟西汀组)、针刺1组("百会""神庭"组)、针刺2组("内关""三阴交"组)和针刺3组("百会""神庭""内关""三阴交"组),每组各10只.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抑郁症模型大鼠.以Open-Field法和糖水消耗试验对照研究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行为学评分降低,糖水消耗量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在治疗过程中行为学评分升高,糖水消耗量增加;在治疗21天后,各针刺组之间的行为学评分增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治疗14天时,针刺1组糖水消耗增加和针刺3组的垂直运动评分增多,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改变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百会""神庭"穴组或与"内关""三阴交"穴合用,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之一,多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损伤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导致尿蛋白从肾小球滤出,当量超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就形成了蛋白尿,一般短时间内不易消失,且容易反复出现,有的患者在其他临床症状消失以后,仍可能持续存在尿蛋白,甚至在早期发病时,  相似文献   
7.
针刺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Open Field法评分相近的 5 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药物组、针刺组 ,每组各 10只。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抑郁症模型大鼠。以Open Field法和糖水消耗实验对照研究针刺对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Open Field评分降低 ,糖水消耗量减少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各治疗组大鼠在治疗过程中Open Field评分升高 ,糖水消耗量增加 ;而针刺治疗与药物治疗在行为学评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针刺治疗可以改变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 ,其疗效与氟西汀相当   相似文献   
8.
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SSRI类药物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6例 ,采用电针结合SSRI ;对照组 30例 ,单纯给予SSRI,分别观察 2组HAMD量表的变化及治疗 6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显效率无明显差异 (P>0 .0 5 ) ,HAMD量表总分及部分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针药组见效快 ,对焦虑 /躯体化及失眠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纯药物组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对抑郁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Open—Field法评分相近的4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每组各10只。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抑郁症模型大鼠。以Open—Field法对照研究针刺对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应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仪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结果针刺组大鼠,在治疗第7天的行为学评分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已经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21天时,与药物氟西汀组行为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大鼠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而在治疗21天后,针刺组大鼠海马内5-HT和NE的含量,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其疗效与氟西汀相当;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区5-HT和NE的含量与Open—field评分存在相似性;针刺疗效与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