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荧光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4种方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6月1日至9月30日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86例临床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应用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ELISA和GICA 4种方法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86份患者血清标本中,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IgM-ELISA、IgG-ELISA、IgM-GICA、IgG-GICA的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分别为82份(95.34%)、79份(91.86%)、41份(47.67%)、8份(9.3%)、19份(22.09%)和3份(3.49%)。极速实时荧光PCR特异度为100%,灵敏度达到1×103拷贝/mL,3次重复扩增试验显示其Ct值变异系数均<2%。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展的1期、2期、3期病程中,极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41份(97.62%)、34份(94.44%)、7份(87.50%),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39份(92.86%)、33份(91.67%)、7份(87.50%),在1期和2期两个病程,极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略高;IgM-ELISA阳性检出率从1期(28.57%)到3期(87.50%)显著增高,2期、3期与1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47、7.561,均P<0.01);IgM-GICA的阳性检出率从1期(14.29%)到2期(33.33%)也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P<0.05),但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检出率偏低。1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740、55.080、49.010、64.340,均P<0.01)。2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00、46.720、23.700、50.630,均P<0.01)。3期,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和IgM-ELISA表现出同样高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IgG-ELISA和GICA(IgM和IgG)。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和IgG-ELISA、IgM-GICA、IgG-GIC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χ^2=6.250,P<0.05)。结论极速实时荧光PCR在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早期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重复性好、稳定度高,与传统实时荧光PCR相比大大缩短了扩增时间,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海鞘类天然产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目前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海鞘类天然化合物ET-743.Didemnin B,Aplidine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山东地区慢性丙型肝炎及丙肝肝硬化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型分布,探讨HCV基因型与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及感染途径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HCV 5′非编码区(NCR)设计基因芯片,对山东地区慢性HCV感染者(慢性丙型肝炎128例,丙肝肝硬化42例)应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CV基因型,并对其中22份标本进行测序,比较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HCV基因型分布以及不同途径感染的病HCV人基因型分布的差别。结果 168例患者标本可以分型,HCV基因型分别为:1b型106例,2a型48例,1a及3b型均为2例,1b+2a混合型9例,1a+1b混合型1例;对22例患者标本测序,1b型12例,2a型9例,3b型1例,与基因芯片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肝硬化和慢性肝炎病人的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2,P>0.05),有输血史者和无输血史者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63,P>0.05)。结论山东地区HCV主要流行株是基因1b型,其次为2a型,同时有少量的1a、3b型以及混合感染,HCV基因型与疾病的进展及感染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肝硬化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和活化NK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与HLA-Cw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肝炎肝硬化和急性乙型肝炎发病期患者各30例及健康对照者41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NK细胞和活化NK细胞的数量,并通过PCR-SSO(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的方法进行HLA-Cw的基因分型.结果 肝炎肝硬化组NK细胞和活化NK细胞的数量分别是13.22%±4.61%和45.68%±14.64%,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NK细胞和活化NK细胞的数量分别是22.62%±3.70%和65.28%±14.45%,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且肝炎肝硬化组与急性乙型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Cw*15在肝炎肝硬化组中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与活化NK细胞数量呈显著负相关(r=-0.862,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间HLA-Cw位点各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炎肝硬化患者NK细胞功能低下,HLA-Cw*15基因型可能是通过影响NK细胞而导致HBV感染持续存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水平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基因型及抗病毒治疗的关系。方法    对7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基因芯片法进行基因型检测,应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8。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IL-8水平的差别,观察了抗病毒治疗12周后IL-8水平的变化。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8水平分别为(42.95±50.00) pg/mL及(11.06 ± 1.39 )pg/mL(P<0.01);基因1b型慢丙肝患者(46例)及基因2a型患者(28例)IL-8水平分别为(52.72±60.67 )pg/mL及(26.93±13.97 )pg/mL(P<0.05)。抗病毒治疗后HCV RNA转阴者,其IL 8水平由(41.20±25.89 )pg/mL 降至(23.89± 10.59 )pg/mL(P<0.01)。结论    慢丙肝患者血清IL-8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以感染HCV基因1b型者更明显。抗病毒治疗HCV RNA阴转后,其IL-8水平明显回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切除患者外周血T细胞活化抗原HLA-DR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切除患者为实验组(肝硬化脾切除组),同时以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非脾切除患者和2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肝硬化非脾切除组、健康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HLA-DR抗原的表达。结果:肝硬化脾切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百分含量分别为(41.59±6.79)%,(22.64±6.87)%和(19.16±7.28)%,显著低于健康组和肝硬化非脾切除组。肝硬化脾切除组患者CD4+/CD8+的比值显著高于健康组;HLA-DR在CD3+、CD4+和CD8+上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5.42±5.51)%,(22.36±4.90)%和(28.53±8.35)%,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CD3+和CD8+上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肝硬化非脾切除组。结论:肝硬化脾切除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表现为T细胞数量的减少和活化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玉米花粉多糖中单糖的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玉米花粉多糖中单糖的组成。方法玉米花粉多糖水解后,经α-萘胺衍生化,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电泳条件:缓冲液为75 mm o l/L硼砂溶液(pH 9.5);柱温22℃;电压16 kV;检测波长200 nm;气压进样,进样时间5 s。结果玉米花粉多糖主要是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3种单糖组成。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可用于测定多糖中单糖的组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外周血CD81、CD4的表达,探讨CD81对患者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HCV感染患者55例(感染组),健康对照25例(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81、CD4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 2(IL 2)的含量, RT-PCR法检测血清中HCV RNA的含量。结果    感染组CD81分子的表达水平与血清中HCV RNA的含量呈正相关(r=0.474, P<0.01)。感染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81+细胞和CD3+CD4+T细胞中CD3+CD4+CD81+T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二者呈正相关(r=0.581, P<0.01);感染组CD3+CD4+T细胞的数量和血清中IL 2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两者呈正相关(r=0.378,P<0.05)。结论    HCV感染后,HCV RNA的持续存在可能促进细胞表面CD81分子的表达;CD81分子高表达的同时,伴随CD3+CD4+T细胞数量降低,且分泌的细胞因子IL-2减少,参与患者机体的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9.
Toll样受体4(TLR4)是细胞壁脂多糖(LPS)的特异性受体,可通过特定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介导细胞免疫,以造成机体的损伤。本研究通过检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表面的TLR4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慢性重型肝炎中的意义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解毒护肝饮药物血清对异烟肼致人肝癌细胞株(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s,HepG2)病变的干预,并分析其机制。方法 制备解毒护肝饮和甘草酸二铵的药物血清,建立异烟肼致HepG2细胞损伤模型,以解毒护肝饮和甘草酸二铵药物血清加入HepG2培养液,观察对HepG2坏死和凋亡的干预,以及对HepG2 Fas/FasL表达的影响,以评价解毒护肝饮的疗效机制。结果 解毒护肝饮药物血清对异烟肼致HepG2损伤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减少HepG2细胞凋亡和坏死,并减少其Fas/FasL表达,效果优于甘草酸二铵胶囊组。结论 以清热利湿解毒兼养阴化瘀为治法的解毒护肝饮有确切的减少异烟肼致HepG2坏死和凋亡的作用,其抗细胞凋亡作用与减少HepG2的Fas/Fas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